探索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以及DPA和I3C的治疗机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ch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和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带给人们很大的经济负担。尽管该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多巴胺系统的异常调控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炎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和外周炎性反应增强,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淋巴细胞功能发生障碍。已知淋巴细胞上广泛分布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元有白细胞因子的受体,但神经递质异常与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在体内转化途径中的中间体。临床研究发现EPA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但是,EPA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DPA的含量来实现的。吲哚-3-甲醇(Indole-3-methanol,I3C)是芳烃受体(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Ah R)的激动剂,Ah R信号对于许多免疫功能至关重要,Ah R可以参与淋巴样细胞的分化以及Th17/Treg之间的平衡,是生物代谢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还参与各种免疫细胞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因此,本文主要探究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与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DPA的I3C的作用机制,为天然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开辟新途径。实验方法:收集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8例健康人群的外周静脉血样本。(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五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浓度。(2)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DPA干预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中亚型CD3+、CD4+、CD8+和CD19+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淋巴细胞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淋巴细胞中神经递质受体(DRD1、DRD2、5HTR1A、5HTR2A、GRM1、GRM3、GRM4、GRM5)、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NGF)和炎症因子(IL-1β、IL-2、IL-6、IL-10、IL-12、IL-18、NLRP3)的基因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IL-6和IL-10的蛋白表达。(3)将淋巴细胞上清与SH-SY5Y细胞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q PCR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NGF)的基因表达。(4)利用LPS诱导BV2细胞炎症模型加入I3C预处理24 h,Greiss法检测NO释放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蛋白的核转移。(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3C对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数据处理使用Graph Pad Prism 7进行统计分析。细胞部分数据用均值±标准误(X±SEM)表示,其余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D)表示。数据采用t-test和双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NE、HVA、5-HT、5-HIAA含量和NE/MHPG的比值显著下降,MHPG、DA、DOPAC含量和DA/DOPAC、5-HT/5-HIAA、DA/5-HT的比值显著上升。(2)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CD8+百分比降低、CD19+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升高。神经递质含量除NE外均显著下降,NE/MHPG、DA/DOPAC、5-HT/5-HIAA、DA/5-HT的比值显著升高,神经递质受体DRD1、DRD2、DRD4、5HTR1A的基因表达上升,5HTR2A和谷氨酸受体GRM1、GRM3、GRM4、GRM5的基因表达下降。促炎因子IL-2、IL-12、IL-18、NLRP3的基因表达升高,IL-2和IL-6的蛋白表达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和NGF的基因表达下降。除GRM3和5HTR2A外,DPA可以显著改善上述结果。(3)SH-SY5Y细胞受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影响,活性下降,BDNF、GDNF基因表达减少,DPA可显著改善GDNF的基因表达。(4)I3C能够抑制被LPS激活的BV2细胞过度增殖,降低NO释放量和抑制NF-κB蛋白的核转移,但对精神分裂中淋巴细胞亚型表达异常无改善作用。实验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DA能系统和5-HT能系统功能亢进,而NE能系统功能降低,且DA能系统与5-HT系统失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异常,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神经递质受体表达异常,神经营养因子表达降低,促炎因子表达上升而抗炎因子表达下降。同时,淋巴细胞分泌的因子引起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使得神经元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减少。DPA的干预能很好的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恢复淋巴细胞中的神经递质含量。I3C能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过度活化,同时降低BV2细胞的NO释放量,抑制NF-κB蛋白的核转移,表现出抗神经炎症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设备中包含多种燃烧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相比,前者更容易产生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和碳烟。其中碳烟排放的主要源头是以扩散火焰燃烧形式为主的燃烧设备。扩散火焰结构具有轴对称的特性,所以在对其进行模拟研究时会相对容易些。本文用所选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对高压下的正庚烷/氧气层流扩散火焰进行了模拟,本文所用的计算平台是LaminarSMOKE程序。目前关于正庚烷的
POSS是一类拥有-Si-O-Si-结构单元的含硅材料,具有纳米尺度、有机无机杂化、有机基团和无机骨架可调的特点,常被用作改性剂来优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和介电等性能。随着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防护涂层材料需要其本身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同时还应兼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制约POSS基高性能和高附加值材料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探讨了含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结构自由性,气体敏感特性,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材料。为了满足当今时代对于多功能材料的需求,本课题选择铅卤钙钛矿MAPbX_3(X=Br,I)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富胺基团对材料进行改性,为提高在储能电极材料以及光催化降解领域的应用性能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MAPbI_3及MAPbBr_3晶体材料,探究了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晶体微观形貌的影
雪峰山地区位于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在构造上属于中上扬子地块,同时也是华南地块的核部。雪峰山陆内构造系统经历过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等等,具有复杂的时空结构。雪峰山基底在隆升过程中因重力原因发生滑脱,在研究区内分布多套滑脱地层,后期受南东方向的构造力产生一系列褶皱。由于其复杂的构造样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依托“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 02
钨锡成矿作用的解耦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钨锡解耦机制还并不完全清楚。南岭是世界最大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尽管钨、锡成矿均与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但钨、锡在同一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矿区不同成矿事件以及同一成矿事件空间分区上均呈现明显的钨锡解耦现象,是开展花岗岩浆作用与钨锡成矿解耦机制的理想场所。成矿带尺度上同一成矿事件的钨锡解耦已开展过初步研究,而区内矿床尺度不同成矿事件对钨、锡成矿的解耦机制仍缺乏系统研
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选择一典型研究区,内有耕地和盐荒地,通过观测耕荒地地下水位、矿化度、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电导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Visual MODFLOW4.1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耕荒地之间的水流通量和盐分运移规律,为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治土壤盐碱化和促
研究目的:近年来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对其进行及时的预防、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防治传染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本论文从预防诊断角度,通过对海南省重要的传染病动物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携带的鼠源TTV病毒RoTTV(Rodent Torque teno virus,RoTTV),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溯源,并建立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海南省啮齿类动物来源TTV的感染情况及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的器件参数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依据,如短路电流密度(JSC)、开路电压(VOC)和能量转换效率(PCE)等。这些关键参数在实验上比较容易测量,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有效的理论模型来评估这些关键参数,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验。因此,理论上很难得到有效的能和实验匹配良好的关键参数,导致了在DSC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理论对实验的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和DSC性能提高缓慢。于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决定其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而有机染料又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设计新型高效的染料分子是提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主要方法。双供体型有机染料因其具有高振子强度和宽光谱吸收范围的特性,而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以双供体型结构有机染料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型有机染料。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进一步研究了
乳液作为一种典型的胶体分散体系,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等行业,如:载运亲脂性生物活性药物,石油的开采与运输等。Zeta电位测试技术可对胶体颗粒进行电泳测量,获得界面双电层滑移面处的电势;具有界面选择性的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光谱技术可探测界面分子信息。这两项技术均可对乳液界面进行实时原位的探测,进而研究不同结构分子在水油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