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流行病学、分子分型及病理分型三个方面对新疆本地维吾尔族肺癌患者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该民族肺癌的特点及差异,以便指导将来维吾尔族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1)收集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肺癌患者,对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驱动基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随访。(2)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06例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中与肺癌关系明确的11个基因,了解维吾尔族肺癌患者特有的基因变异情况,同时分析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和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了B7-H3在维吾尔族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判定B7-H3在维吾尔族肺腺癌中扮演的可能角色。通过siRNA沉默下调肺腺癌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表达水平,观察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通过对肿瘤侵袭转移相关信号通路的检测,初步探讨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参与肺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3)采用肺腺癌病理新分型对维吾尔肺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类,确定每种组织病理学亚型的比例,对这些结果与EGFR和ALK突变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各病理亚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维吾尔族肺癌患者的男女比例2.87:1,女性和城市的维吾尔族患者中腺癌的最多,而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多为男性/有吸烟史/农村的患者;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最低,腺癌最高;23.8%(69/290)存在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不吸烟、腺癌、女性患者;在影响维吾尔族NSCLC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P=0.01),TNM分期(P=0.000),有EGFR突变(P=0.000),病理类型为腺癌(P=0.000),与维吾尔族NSCLC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中仅提示TNM分期(P=0.000)及病理类型为腺癌(P=0.000)与预后相关。维吾尔族肺癌患者在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流行病学分布及驱动基因方面有其特点。病理类型和分期是影响维吾尔族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2)在被检测的106例维吾尔族肺腺癌组织中,有69例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37例样本则未检测到突变,共检测到9种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KRAS突变28例,EGFR突变27例,ALK突变5例,ROS1突变3例,BRAF突变2例,KIF5B-RET突变1例,NRAS突变1例,MET突变1例,PIK3CA突变1例。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高表达与女性、不吸烟者、腺癌、预后差和EGFR突变患者显著相关,未见与EML-ALK、KRAS、PIK3CA、ERBB2(HER-2)、MET、NRAS、BRAF、DDR2、ROS1、RET等基因突变有关。B7-H3可能通过调控EMT相关分子,促进EMT过程,进而增强了肺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行为,B7-H3有望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3)病理类型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的维吾尔族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100%,而微乳头为主型和实体为主型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亚型。而腺泡样腺癌中EGFR/ALK的突变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乳头样腺癌、贴壁生长型腺癌、浸润性粘液腺癌,而实性腺癌、微乳头腺癌为主的组织中EGFR和ALK的突变频率比较低,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中EGFR和ALK突变频率相对较低。结论:(1)维吾尔族肺癌患者在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流行病学分布及驱动基因方面有其特点。病理类型和分期是影响维吾尔族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2)通过对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基因突变的检测,明确了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的遗传变异频谱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表达模式与维吾尔族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一致。B7-H3可能是通过调控EMT相关分子,促进EMT过程,进而增强了肺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行为,B7-H3有望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3)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与预后相关,EGFR和ALK突变也与维吾尔族肺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