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月记》是昭和时期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之一。《狼灾记》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写的唯一的描写变形的小说。两部作品同是写变形的小说,并且拥有着相似的轮廓。《山月记》登载于1942年2月,而《狼灾记》发表于1961年8月。井上靖在知道存在先行作品《山月记》的情况下,写了相似的作品《狼灾记》。因此,笔者以两部作品的文本为中心,通过对比的方法,对两部作品中的变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明了作品中变形的深层寓意。本稿首先详细分析了跟变形有关的文本。从变形主体,变形原因,变形后的样子及结果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两部作品的变形主体同是平凡孤独的人物,在外部世界的异化这一外因的推动下,变形成了力量强大的猛兽。但《山月记》中的李征是个胆小的空想家,在过度的自我之爱这一内因作用下,以一种不完全的变形姿态,陷入了永久的痛苦之中。而《狼灾记》中的陆沈康是一个勇敢的行动者,他变形的内因是对他人纯粹的爱,他是一种完全的变形,其结果是超越了世俗,获得自由。其次,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时代背景等因素探明了两部作品的变形的深层寓意。《山月记》中,变形为虎是一种对“恶”的惩罚,象征着主人公的自我丧失后,作家的自我实现。与此相对,《狼灾记》中,狼是“美”的象征,代表着向人类本源的回归。两部作品都体现了作家追求或守护自己所爱的愿望。但《山月记》是一个追求自己所爱时没有采取专注的态度而失败的负面例子,而《狼灾记》是一个专注纯粹地守护自己所爱,因而最后超越世俗获得自由与幸福的正面的例子。不管是在变形主体,变形原因,变形结果上,还是在寓意上《山月记》都是负面的,而《狼灾记》有上述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正面,因此《狼灾记》比《山月记》更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