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中国石化油田事业部油气勘探先导项目,由中石化东部勘探新区管理部和研究院共同承担,《中国石化松辽盆地新登区块勘探潜力评价》中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前,中石化在松辽盆地新登记有21个油气勘查区块,主要位于盆地的周缘地区,勘探程度低,资料不系统。前人认为这些区块远离主生油坳(断)陷,构造抬升高,剥蚀厚度大,地层较薄,勘探潜力有限。通过近期的勘探,在这些区块发现了一系列的断陷和坳陷,展现了一定的勘探前景。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石油地质基本理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和南部新区区域构造格架、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特征及主要的构造变形样式;研究松辽盆地新登记区块的源岩特征、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从成盆、成烃、成藏的角度,对新登记区块的勘探潜力进行分析;对松辽盆地新登记区块的勘探潜力进行系统评价,优选勘探区块,科学决策,优化部署,合理使用勘探投资,早日实现松辽盆地东北新区油气突破。本科研项目组在系统收集、整理并消化了松辽盆地中石化新登区块的地震资料、地质、地化、钻井、烃源岩分析样品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松辽盆地老地震资料重新处理、新老地震资料连片解释与联合编图工作,以及研究区内烃源岩样品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地层及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条件、成藏条件等石油地质特征有了深刻的研究与认识,取得了如下成果:1、松辽盆地的构造样式、构造形变特征,南北差异很大松辽盆地不论是构造样式还是构造形变,南北差异很大,南部一般发育断块圈闭,而北部背斜圈闭较发育,即使在断陷层系也是如此。松北地区形变以褶皱为主,松南地区形变以断块的差异调节为主;这将直接影响油气的再次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的可能性。2、松辽断陷群的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以依安—林甸—安达—徐家围子断陷组成的南北向中央断陷带,断陷规模巨大,形状为长条型,方向性强,断陷层系全,埋深巨大。中央断陷以西的西部断陷带,主要呈NNE向,方向性强,断陷规模不大,形状为长条型,断陷地层全,埋深浅。中央断陷以东的东部断陷区,分布特征较为复杂,中部哈尔滨以西地区断陷成群分布;但断陷总体以NNW、NW方向为主,显示松北新区断陷形成期可能要比中西部地区略晚,成因更复杂。南部区:通辽南断陷分布成片,总体以NNW、SN、NNE为主。3、松辽盆地新区负向构造继承性特征明显松辽盆地坳陷层的凹陷多数与断陷叠置,表现突出的有宾县凹陷,绥化凹陷、哲中凹陷、昌图凹陷等。在断坳转换阶段,登二、三段地层沉积为填平补齐的充填特征,至泉头组沉积时期,为统一的湖盆沉积阶段。4、松北新区坳陷层受松辽盆地主体控制,盆缘减薄,盆腹加厚,松南新区坳陷层展布特征则表现为多个沉积中心特点松辽盆地新区主要位于盆缘区,坳陷层沉积较薄(100~2000m),与松辽盆地坳陷层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松南地区坳陷层的地层厚度、展布特征则受控于早期断陷或断陷群。表现为开鲁、彰武、铁岭地区坳陷层相对较厚。尽管都处于整体隆升的背景下,但至少这三大块体存在差异。总体向盆缘是减薄的。5、通过对松辽盆地构造特征的研究,重新划分了松辽盆地构造单元我们将松辽盆地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北部倾没区、西南隆起区、西部斜坡区,45个二级构造单元。6、松辽盆地新区断陷层烃源岩发育松南茫汉断陷图1井揭示一百多米的优质成熟烃源岩,对茫汉凹陷的勘探潜力的评价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对松南地区诸断陷勘探潜力的重新认识。7、松辽盆地新区的生储盖组合总体为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两种松北新区断陷层生储盖组合有两种,松北新区断陷构造层分为二套生储盖组合:深部自生自储型(深部成藏组合)、下生上储(中部成藏组合),主要是下生上储型。松南新区断陷构造层主要是自生自储型为主。松北新区坳陷层主要是下生上储型。8、通过对松辽新区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采用Pdsys评价系统,分别建立了评价模板,对松辽新区区块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Ⅰ类区块4个,Ⅱ类区块4个,Ⅲ类区块6个,Ⅳ类区块8个。根据评价结果,本项目组认为奈曼旗区块、木兰—宾县区块、绥化区块、昌图—铁法等区块为Ⅰ类区块。它们是松辽新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地区,是松辽新区的重点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