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国力衰竭,内外交困,边疆问题日趋严峻。为挽救其垂危的统治,清廷逐步地从内地向边疆推行“新政”。然而,由于清廷在蒙古地区实施“新政”时不顾蒙情,导致外蒙上下对清廷产生了不满情绪。辛亥革命爆发后,具有独立倾向的一些外蒙古王公僧侣趁清廷统治危机之机,主动向沙俄寻求支援筹谋独立,在得到沙俄当局支持后旋即宣布了外蒙古的独立。此后,新成立的北洋政府与沙俄就外蒙问题展开了艰难的统独交涉,但最终因国力衰败,政局不稳和沙俄的威胁等因素做出了妥协,签署了中俄蒙三方协定。在此次交涉中北洋政府只争得了对外蒙有名无实的宗主权,而沙俄却赢得了以外蒙自治为名的对外蒙的实际控制权。十月革命后,沙俄政权倒台,外蒙失去了靠山,日本趁机欲取代沙俄而侵占外蒙。外蒙当局意识到其自治难以维持,便有了重新回归北洋政府统辖的意向。于是,中国政府驻库大员陈毅趁机与外蒙没有实际权力的王公阶层展开了交涉,但迟迟无果。这时作为西北筹边使的徐树铮奉命来到外蒙古,并以武力取消了外蒙古的自治,但外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独立势力仍然很大,当中国发生内战之时,外蒙古便又开始向外求助以企独立。此时,白匪恩琴攻取库伦,挟持哲布尊丹巴建立了听命于自己的傀儡政权。苏俄意识到恩琴匪军的威胁,便要求中国一同出兵镇压恩琴匪军,但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遭拒后,苏俄政府不顾中国的反对主动出兵外蒙剿灭恩琴,而后又协助外蒙古革命政府独立。此后,中国政府为收复外蒙古与苏俄(联)政府进行了漫长的谈判,但苏俄政府在谈判期间私下与外蒙签订条约,承认外蒙古为独立国。最终,中国政府只获得了苏联承认中国对外蒙的主权。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等国纷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日本在远东实施扩张侵略政策,苏联远东地区面临日本的战争威胁,外蒙古在苏联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于是苏联开始加紧对外蒙古的控制。掌控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曾多次尝试收复外蒙,但都因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而未能如愿。二战结束之际,美英苏三国秘密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斯大林以维持外蒙古现状作为向日本出兵条件的提议得到美国的支持。蒋介石在取得斯大林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归还东北主权和支持其统一中国的保证后,同意了斯大林让外蒙独立的主张。1945年外蒙古通过公投宣告独立,至此,外蒙古从中国彻底分离出去。从外蒙古独立的过程来看,尽管俄罗斯经历了沙皇俄国、苏俄、苏联不同的统治时期,但把外蒙古变为其远东“安全区”的战略目标和政策目的始终如一,正是其对外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以贯之的支持成为外蒙古毅然决然走向独立的决定性因素。反观中国对外蒙古的政策不断失误,加之,政局动荡,国力衰竭,为外蒙古走向独立提供了机会。从外蒙古本身来说,整个独立过程中始终积极主动向俄寻求支援,这让中国在处理外蒙独立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得不让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