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报道中的留守妇女形象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的边缘化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在很多时候都是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尽管如此,该群体的生存状态却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相比之下,关注其媒介形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而这种媒介形象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它不仅关系到留守妇女自身的主体性表达,也关系到其他社会群体对她们的认知态度和社会评价,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基于当前的学术现状与社会现实,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新浪网的新闻报道对留守妇女群体的形象建构之上,以揭示该网络媒体对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建构路径、总结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建构类型与问题,以及新浪网之所以会进行如此建构的动因并寻求解决之道,促使公众理性、客观地看待与评价留守妇女群体。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文依照臧国仁关于框架结构的三个层次的划分,从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低层次结构三个层面对新浪网关于留守妇女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明了进行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研究的缘起;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留守妇女”与“女性媒介形象”的相关文献论证了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该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框架理论的理论依据;提出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对样本的选择。第二章分析了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建构路径。依据臧国仁教授对媒介框架结构的划分,从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低层次结构三个层次依次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分析、解读。发现新浪网关于留守妇女的新闻报道主要是通过议题框架、结构框架、表达框架三种方式建构留守妇女的媒介形象。第三章总结了留守妇女形象建构的类型与问题。留守妇女形象类型有三种:受到关爱的、传递正能量的和带消极色彩的留守妇女形象。受到关爱的留守妇女形象包括政府机构的受惠者、社会组织的关注者;传递正能量的留守妇女形象表现为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村务管理的生力军、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带消极色彩的留守妇女形象又细分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他人安全的威胁者、生产生活的受难者。而媒介形象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留守妇女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以及由于媒介形象建构归因模糊而呈现出较强的矛盾性。至于新浪网为何会如此建构留守妇女媒介形象,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机制、网络媒体与留守妇女。第四章探究了新浪网中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重构策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网络媒体与留守妇女。网络媒体方面,需要当好报道重组的“把关人”,做到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平衡性原则、消息来源多元化;留守妇女方面,则主要是拓宽发声渠道,当好自我形象的建构者。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某大厦基坑工程实例。该基坑位于粉砂性地基中,平均开挖深度12m,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高压旋喷桩止水和止土,基坑内外共布置三级井点降水。基坑开挖表明该围护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被裹挟到这场全球化的浪潮中,竞争与合作,机遇与挑战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电视剧行业
每一次传播媒介的演进和变革都会给人类传播活动带来一次飞跃。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的网络,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中,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无可争议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2000年一开播便受到观众的强烈追捧,十几年来经久不衰。节目在美国的播出引起反响后,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