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湖北籍大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指标判定超重肥胖结果的一致性与相关性,为各个指标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了武汉大学和湖北大学湖北籍的19~22岁的3056名大学生开展调研,使用Epidata3.1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20.0对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Kappa值、相关性分析等。结果:1.在调查的3056名大学生中,运用身高标准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率判定的超重率分别是6.58%、9.16%、23.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肥胖率的结果以体脂率的方法最高,检出率为13.02%,其次是腰臀比(7.65%)、腰围(5.30%)和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法(4.19%),BMI法最少,为2.52%,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2.各个指标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除体脂率外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城乡对比结果显示,男生BMI、体脂率法的超重率以及除BMI外其余四种方法评价的肥胖率,城市检出率高于农村;而女生仅腰围判定的肥胖率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城乡各方法超重检出率无年龄差异,而城乡同一年龄相同评价方法之间的性别差异则不一致。城乡男生超重率的基本结果为体脂率法>BMI法>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法,除19岁城市女生外,其余城乡女生超重检出率均为体脂率法>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法>BMI法;城乡肥胖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各个年龄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均是体脂率法>身高标准体重指数法>BMI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城市男生和乡村女生腰围判定的肥胖率,各个年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腰臀比则是乡村男生各个年龄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各个年龄同一指标肥胖率总体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肥胖的检出率总体上城市高于农村;5.各个指标评价超重肥胖时,男生的一致率都高于女生;评价肥胖发生率时,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与BMI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63,腰围与BMI的一致率中等,其余各个指标间的一致性均较低;6.BMI与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腰围、腰臀比之间相关系数r分别是0.461、0.701、0.689、0.449,P<0.01。结论:1.各个指标在判定超重肥胖检出率时均存在差异,并且与BMI的方法相比,其余各个指标都存在判定肥胖结果偏高的情况;2.各指标与BMI的相关性各异,在判定超重肥胖时各指标均存在者适用领域,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