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投掷运动员腰腹肌群等速肌力及肌电的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投掷运动项目铁饼、铅球、标枪和链球等具有一定的运动学与腰腹核心肌群的力学共同特点,在运动员投掷的过程中,强有力的核心部位肌群产生的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促使上下肢的配合达到高度协调性,有效地加快力量的传递和专项动作的完成,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运动肌群能量输出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结合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运用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核心力量性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为着重点,对高校投掷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通过身体素质指标以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和监控,探究核心力量训练的真实效果,以充实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并为今后投掷项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投掷类项目(包括铅球、铁饼、标枪等)运动员共10名,均为学生运动员,且经历3年以上的专项训练。选定试验对象后进行基本情况登记,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运动等级和已取得的最好专项成绩等。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EG,n=5)另一组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n=5),两组均进行训练前的测试,包括基本素质、专项力量、核心肌群力量、(标枪、铅球、铁饼)专项成绩、等速肌力、表面肌电测试等相关指标。在前期测试指标全部结束后,两组队员进行适应性训3天后,正式进入实验阶段。训练周期为8周,每周3次,且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小时。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相同强度和时间的常规力量训练,在训练结束后两组同时进行测试,测试指标与训练前相同。  研究结果:  (1)前抛实心球和后抛实心球的测试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组的效果高于常规力量训练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前后测试的比较中,前抛铅球和后抛铅球有显著性差异。  (2)在等速肌力的测试中,当角速度为30°/s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P/BW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角速度为60°/s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P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当角速度为180°/s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且TP、TP/BW值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前后的测试中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3)在表面肌电的测试中,实验前后运动员腹直肌表面肌电的iEMG值略有所增长,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亦无明显差异。  研究结论:  (1)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投掷类项目运动员核心肌群的耐力、速度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对投掷类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和力量的传递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从角速度为30°/s、60°/s和180°/s测试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总功均体现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投掷类项目运动员腰腹肌群的等速肌力。  (3)核心力量训练和常规力量训练对表面肌电的影响均不大,表面肌电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应出深层肌肉力量的大小。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
自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之后扩大近500个县(区)
本研究以河南省临颍县三所小学为个案,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三所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从河南省临颍县自然状况和文化教育状况出发,实地考察了三所学校所处的外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我们原本复杂、枯燥的技术动作,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也使得体育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
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类群体冲突,在这些冲突现象中,存在道义的身影,对于我们文化中这个多见的概念,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却几乎没有,究竟道义在群体冲突中起那些作用,结合认知失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