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和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可见,流通领域是否通畅,是关系到社会再生产顺畅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消费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消费对于开拓市场和销售产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我国持续出现的消费不足的直接影响。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的指出扩大内需成为未来五年(2011-2015年)的首要任务,把搞活流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流通作为商品从生产领域通往消费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省份,在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业有了飞速发展,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流通组织进一步完善等。但是河北省流通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流通业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流通网络和服务功能不健全、民营流通主体较弱等。与国内发达的地区相比,河北省流通效率还比较低,不能高效的发挥其拉动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对流通的定义和流通业的界定进行梳理。第二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通效率的文献,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流通效率的阐述。第三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阐述了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了河北省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河北省流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根据流通效率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包括三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的流通效率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河北省流通效率。得出了河北省2000-2012年的流通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第五部分,对流通效率和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河北省的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第六部分,结论和建议。本文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河北省的九个流通效率指标在2000-2012年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且2000-2012年间河北省的流通效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有个别年份存在着下降的现象。90年代后期由于零售业态和连锁经营方式的引进,以及外资零售业的大量加入、流通企业之间的并购、政府为促进流通业形成统一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这些都使得流通业的规模效益开始显现。再加上先进的流通管理理念和流通技术的引进,物流配送手段的改进、连锁经营方式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等在流通业中大规模的应用,使得2000年后流通业积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效益,流通效率逐渐提升。但是在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北省流通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随后,河北省流通效率又保持了增长的趋势。第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居民人均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相关的关系,即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可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相对于流通效率的影响系数,居民收入的影响系数要大,收入对居民消费起到主要的作用。而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著地,说明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流通规模和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进一步开发消费市场,除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来保障其消费的来源外,还应该加大对流通业的建设,不断深化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形成统一、开放、有序和竞争的流通环境,使得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的创新之处:1.通过对流通效率理论和已有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从本文的研究出发,归纳出适用的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速度指标、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三个方面。2.本文首次运用流通效率指标体系,对河北省的流通效率进行了分析。目前,讨论河北省流通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们大多数对河北省流通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且都是进行描述性分析。3.本文基于流通效率的角度探讨了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目前,从代表流通总体运行情况的流通效率的角度来分析流通业与消费增长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多是从流通业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如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来研究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关系,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河北省2000-2012年的流通效率值,然后将其纳入与居民消费的模型中,以此来分析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的不足之处:1、由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和时滞性,只能获得2012年之前的统计年鉴数据,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2、本文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得到的流通效率指标体系,由于本人时间和学识有限,所采用的流通效率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3、由于某些指标的数据缺失,在本文中选取了其他指标代替,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在研究流通业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时,没有考察流通业发展的不同方面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不同程度,还有待于对研究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