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同时存在,共同发挥着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并存,也意味着如果两者能够形成合力,会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双倍甚至更大的积极引导作用,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彼此无法形成合力,甚至彼此相悖,那么各自的教育作用可能会被抵销,甚至给孩子的人生造成负面影响。家校合作正是在此意义上产生的。对家校合作的研究,要有坚实的实践基础。通过对所在地区的一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而获得一定实践数据,然后对实践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从而为接下去的具体合作方式的实践探索奠定坚实基础。调查内容包括对家校合作相关政策和组织的认识理解、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参与家校合作的程度、家校合作活动展开情况、家校合作针对的内容、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家校合作的满意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体访谈。在此过程中,发现家校合作存在如下问题:合作制度松散不健全、合作计划性不强、合作意识薄弱、合作主体不明确、合作内容局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观念上认识的偏差性,家长主动放弃教育权,教师对家校合作消极对待;制度上具体展开要求无法量化,也无法进入到考核中,或者无法在考核中真实呈现,给了教师过大的自由度,导致教师容易忽视家校合作;社会环境中功利、短视和浮躁的风气使得家长和教师都很容易把家校合作当做一种工具对待,使得该活动变得功利化。家校合作在一些学校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下,已经有了一些良好的方式,值得推广。具体包括:创新宣传模式深化各方认识,积极改善家长在家庭教育培训方面的观念;统筹制度建设加强组织管理,寻求政策支持、共建家校合作组织;完善展开方式实现效果优化,改进和完善家访形式以及家长开放日形式,实施家庭交互式作业;整合合作资源丰富合作模式,完善家长参与学校志愿者工作的相关制度,主动邀请家长与学校一起制定校本课程。根据原因分析和提出的优化策略,学校对家校合作工作进行了重新规划,从健全机制保障家校合作工作常态化、研究需求开设家长培训系列课程创新宣传模式、拓宽渠道促进家校合作的丰富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