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化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因此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宋以前,教化以官方为主导,主要通过各级官学推行,但这种教化方式只能将教化思想推行至在各级学府接受教育的读书人,而难以渗透到广大平民百姓之中。为了使教化思想润及万物,宋代统治者在注重官方教化的同时也开始关注非官方教化的作用,即注重音乐、建筑、文学、家训、蒙学读物等的的教化功能。宋代民间音乐受统治者政治诉求、伎艺人思想和传统乐教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被融入了传统的儒家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观念,进而成了非官方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民间音乐形式多样,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是其典型代表,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二者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达到教化效果:以故事中榜样人物的塑造,引导人们向榜样人物学习;以惩恶扬善的故事情节,导人向善,劝诫作恶;以含蓄委婉的谏诤式表演,达到对人警醒的作用;通过音乐表演,使观者受到感染,激发内心道德情感。宋代的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以儒家的忠孝观、爱国思想、公正廉洁观、婚姻中的忠贞观为主,同时杂糅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观和道教的鬼神观念。宋代民间音乐呈现不同于其他教化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因宋代民间音乐表演场所众多,并且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所以教化对象较其它教化方式更加广泛。其次,因宋代民间音乐中的故事主要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人物的职业、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百姓所常见的的,并且在语言上多采用市井俚语,这使教化内容通俗易懂。另外,教化方法上寓教于乐,这使宋代民间音乐在满足民众娱乐需求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了教化效果。宋代民间音乐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在积极影响方面,不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也有利于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消极方面,宋代百姓过度追求娱乐上的享受,因此助长了社会的奢侈风气,同时民间音乐为了迎合部分市民的娱乐需求,出现了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对于宋代民间音乐中的社会教化的研究,也给予当今社会重要的启示。就教化载体而言,宋代从百姓日常生活着手,选取适合百姓知识水平的民间音乐为教化载体,这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教化理念而言,宋代民间音乐在满足百姓娱乐需求的同时,并未失去传统的乐教的职能,对于当今文艺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