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纪录片的故事化讲述,首先就要从选题内容的故事化着手,因为纪录片的拍摄伴随着不确定因素,它不像拥有完整剧本的剧情片,纪录片的故事是“等”出来的,这种“等”的前提便是要有能够讲述的事件,即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是纪录片成功的一半,只有拥有了一个好的选题,这样才能够在选题中去发掘故事,才能够有条件去创作一部优秀的作品。既然纪录片也要讲故事,那么从剧情片中借鉴创作手法便成为可能。纵观失能人物相关的影像表达,大多数纪录片都是以一种故事化的讲述来将失能群体进行影像展现的,其中“真实电影”理论与“直接电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得整部影片的情感表达更加的生动和具体,人物也在镜头前“活”了起来。剧情片是将文本通过视听语言转化为影像的产物,通过导演对于文本的理解,运用视听元素将其呈现在荧屏之上,换句话说,剧情片的呈现其实就是编导思维的体现。所以纪录片的故事化讲述,离不开编导思维的介入,尤其是对于失能人物这个群体来说,在整体的叙事中对于人物情感以及情节细节的把握十分重要,同时音乐音响的参与,将影片的叙事节奏以及情感表述更好的外露出来,使影片整体更加具有感染力,但是创作者一定要恪守纪录片介入的底线,那便是不能弱化其客观性。本文通过搜集失能人物相关纪录片及剧情片,同时结合个人毕业作品《梦不落的夏天》,主要就失能人物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在第一章中主要对该类题材的故事化叙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情感细节的表达以及选题内容故事化,在第二章中主要论述叙事视角,将“失能”如何通过镜头来展现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在这一章中将“真实电影”理论与“直接电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在第三章中对叙事策略进行论述,这一章节主要就该类纪录片中人物如何塑造以及如何增强影片感染力展开了论述,在第四章主要结合前三章的叙事分析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个人毕业作品《梦不落的夏天》进行分析,梳理和论述自身作品的可行性,艺术特征以及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