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地区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广东凭借国家政策优势、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优势以及与身俱来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经济增长迅猛,但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广东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如何搞好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广东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首先从广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出发,认为广东科技创新模式偏向于以技术引进的二次创新;科技创新融资主要以企业资金为主要来源;人才战略主要落实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上;协作机制发展势头良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逐步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而后提出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实现科技跨越。其次,从广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七大要素(经济和社会基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高新技术、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等)对广东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分析。广东科技创新基础良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不容乐观;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科技人力投入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 为进一步定量评价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本文构建了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能力等四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低于北京、上海两地,高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在科技支撑能力方面,科技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不大;在科技投入能力方面,科技人力投入无论质和量均偏低,科技经费的投入相对量较低;在科技产出方面,高新技术成为广东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直接产出成果相对量偏低;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环境保护和能耗方面处于较低水平。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广东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广东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建议。重视科技创新质量指标,细化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指标;分解专利构成,明确专科指标;增加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凸现外部环境方面的指标。 二是提高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完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
其他文献
有研究成果表明,交往活动对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对成年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不仅应为幼儿积极创设交往的空间,还应努力为他们营造主动交往的氛围。  记得女儿刚读幼儿园中班时,有一天她拿着我给她新买的万花筒,十分好奇,玩耍一阵之后,便想要弄明白万花筒的转动头里的奥秘,东掰西拧也没能把转动头弄开,便叫我帮助,我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解决问
物联网的应用风起云涌,在各个行业里都有很强的发展势头,可是,物联网要发挥作用,必须摆脱单点应用的格局,靠什么来做这个粘合剂呢?人大代表李朋德建言: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主任李朋德提交了《关于统筹物联网和智慧中国建设的建议》,指出物联网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物理基础,而发展物联网需重视空间基础: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考虑占领科技制高点,尤其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发展
叮铃铃、叮铃铃……预备铃响起了,其他班级的同学有的打水,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忙个不停。而我们班的教室门,却因为班长忘带钥匙还紧锁着。眼看就要上课了,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紧锁的教室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却又不知所措。突然,一位同学开心地喊道,老师,我有办法了!我转过身向声音的来源望去,竟然是班里调皮捣蛋、爱爬高爬低、老师多次劝告都不接受教诲的周某某同学。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有本规划区的(包括留守儿童)、乡下来城就读者和外来人员,学生素质差异大,课堂教学组织难、教学效果不显著。在教学上,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中等生难以提高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年段提高,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多,一上课“头脑”就发热,自暴自弃,伴随如此“后进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一、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  第2课时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从自然走进化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设计理念:转化观在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中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和认识硫单质之后,进一步运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