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链脂肪酸(MCFAs)是指碳元素为8的辛酸(octanoic acid;C8:0)和碳元素为10的癸酸(decanoic acid;C10:0)。与LCFAs相比,MCFAs代谢速度快、效率高,可提高餐后氧气消耗及生热、降低体重。但是MCFAs水溶性差,性质不稳定,这使其非肠道和口服给药效果差,若直接服用,会引起肠道不适。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缓释控释载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对脂质体表面采用多聚物包覆又可以改善脂质体的稳定性。本论文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包覆MCFAs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条件、其理化性质、贮藏稳定性以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薄膜分散-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制备传统MCFAs脂质体(Un-LP)确定了当磷脂质量浓度为1.0g/100mL,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5:1, MCFAs浓度为4.0mg/mL,磷脂-吐温80质量比为10:3,DHPM处理压力为120MPa,处理2次时,所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7.3%,粒径最小为66.8nm,制备得到Un-LP。采用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包覆物,通过考察CMCS滴入脂质体法与脂质体滴入CMCS法的异同,发现二者无明显差异,最终选择脂质体滴入CMCS溶液的方法。确定CMCS与磷脂比例为2/3时,可以得到100nm左右,Zeta电位-20mV左右,包封率84.1%左右的CMCS包覆的MCFAs纳米脂质体(Coated-LP)。考察了薄膜-DHPM法制备的传统MCFAs纳米脂质体(Un-LP)和CMCS包覆的MCFAs纳米脂质体(Coated-LP)的主要理化性质。电镜观察显示Un-LP和Coated-LP均为均匀、透明、白色的胶体溶液。Un-LP粒径大约为60nm, Coated-LP粒径增大至约100nm左右,均为比较规整的球形,分布较均匀。DLS技术测定的Un-LP和Coated-LP的平均粒径分别为69.8nm和101.5nm, Zeta电位分别为-3.09mV和-22.08mV。FTIR结果显示CMCS与Un-LP的表面发生了氢键结合。DSC测定发现相变温度由Un-LP的51.14℃增加到Coated-LP的139.34℃。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推测Coated-LP的稳定性提高。脂质体MCFAs的包封率分别为80.26±5.14%和74.36±9.35%,包覆后EEMCFAs稍有下降。pH值在7.33-7.56之间。最后,用超声和微射流进行处理,发现两种处理对包覆后的脂质体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90天贮藏稳定性实验,外观观察发现,在25℃下,Un-LP发黄,出现油脂酸败味,粒径显著增大,浊度值上升,pH明显下降,MCFAs保留率为50.02%,而Coated-LP则仍然保持白色,未出现酸败味,粒径、浊度增加较缓慢,pH下降较缓慢,MCFAs保留率为56.23%。4℃贮存的脂质体各指标稳定性均高于25℃,说明脂质体稳定性具有温度依赖性。结果显示CMCS可以减缓磷脂的氧化水解,减缓脂质体聚集,并且可以提高MCFAs的保留率。表明CMCS包覆可以提高MCFAs纳米脂质体的稳定性。最后,对载有MCFAs的纳米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发现,Coated-LP相比Un-LP有更为明显的缓释效果。二者在模拟胃液中先有经历突释,然后缓慢释放,在模拟肠液中开始较为缓慢,随后释放加快。Un-LP在5h实验中最终释放率为84.10±3.32%,而Coated-LP最终释放64.10±3.02%。综上所述,薄膜分散-DHPM法制备的CMCS包覆的MCFAs纳米脂质体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传统脂质体,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可以达到缓释的目的。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MCFAs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