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在江西省城市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由自然、社会、经济三个亚系统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化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等问题,给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面对着城市建设中的诸多发展、协调问题,如何调控城市生态系统,建立适宜于人们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也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宜度显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系统地阐述了生态位、城市生态位、生态位适宜度、城市生态位适宜度研究进展及相关理论,以及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指标建立及赋权的研究方法。(2)以上述理论为基础,本文尝试构建了城市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生态位的定义出发,选取了城市生态位适宜度的初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独立性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选取了43项指标来构建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指标体系。(3)在对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测度公式进行总结归类的基础上,选取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城市生态位适宜度。(4)论文以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为例,选择2000至2006年为研究时间跨度,采用统计和调查资料所得数据,运用模型,对设区市的城市生态位适宜度进行评价,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析、相似性分析。所得结果如下:第一,七年间各类城市生态位适宜度都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每个城市各异。2000—2002年增长较为缓慢,2003年为转折年,2004—2006均有较快的增长;第二,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上各类生态位适宜度都是北部高于南部,西部优于东部,平原优于丘陵。部分生态位适宜度重心偏向西北部;第三,生产位、生活位与总体生态位适宜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生活位与总体生态位适宜度存在高相关性。第四,经济水平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第五,资源丰盛度、环境约束条件、自然环境这三类生态位适宜度波动性较大,说明在经济发展中,江西省城市的资源丰盛、环境约束、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第六,经济是影响一个地区生态位适宜度的重要因素。(5)根据所得结论,提出江西省城市发展调控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现阶段地籍基础数据体系的建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轮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详查),它是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摸清家底为主要目的,基于它所开展的农村地籍管理是以用途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GIS等的飞速发展,移动定位服务、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应用应运而生,包括PDA和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手持终端设备的不
那年秋天休完假回阿里的路上,在葉城零公里处,我遇到了一个老头儿,60多岁,黑瘦,矮小,戴一顶土黄色的渔夫帽,穿一身旧的蓝色运动服,裤子膝盖处破了两个小洞。他背着个一米多高的蓝色背包。背包鼓鼓囊囊,压在他身上像一座小山。司机老王说他要去西藏,这趟跟我们一起上阿里。  叶城的零公里是新藏公路起点,上下高原的人都在这里集结。上山下山的人大致有三种:上山打工找活干拿命挣血汗钱养家糊口的,上山旅游徒步穿越拿
期刊
随着GML 形式数据的大量涌现,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已经成为GML 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GML数据是基于XML 编码的空间数据,它的半结构化特性与传统的关系模型存在着较大
城市空间扩展指的是城市空间在城市居民为满足自身多层次生理心理需求的发展诉求下所引发的规模和内涵的发展变化:规模上表现出建成区地域空间范围的扩大,由内往外向农村地域
土地是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发生和进行的主要场所和物质载体,在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用地矛盾日渐突出的国情下,人们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认识亦不断加深。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