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恢复系为背景的水稻导入系的遗传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栽培稻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F1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产量作为主要的育种目标,受到穗重、枝梗数、结实率、颖花数、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构成因子的直接影响。
  本研究利用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导入系(IL)群体为材料,评价粳稻等位基因在籼稻遗传背景中的遗传效应;同时,利用该群体与9311回交的F1(回交群体)以及与不育系粤泰A测配的杂交种F1(测交群体),分析导入片段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遗传效应与作用方式。旨在为籼粳亚种间优良基因的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165个多态性的SSR标记对127个导入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检测到导入系所含目标导入片段能够跨叠覆盖水稻全基因组,导入系的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6.3%,纯合和杂合导入片段分别占水稻全基因组的3.3%和0.4%。
  2.对导入系群体(IL)、回交群体(IL/9311)、测交群体(粤泰A/IL)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查。在3个群体中,12个性状均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单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如穗长、穗重、颖花数、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重、有效穗数等均存在一定的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分别与株高、穗长、穗重、颖花数、二次枝梗、单株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相关性。
  3.在导入系群体(IL)中,共检测到影响12个重要农艺性状的95个QTL,分布在50个标记区段。在回交群体(IL/9311)中共检测到66个QTL,分布在38个标记区段。在测交群体(粤泰A/IL)中共检测到76个QTL,集中分布在30个标记区段。
  4.在影响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中,75个QTL仅在导入系中检测到,在回交群体和测交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它们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20个QTL能在导入系、回交群体中被检测到,其中8个QTL在3个群体中均被检测到,推测它们存在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可能还具有一定韵上位性效应。38个QTL仅在回交群体中检测到,而在导入系和测交群体中均未发现;7个QTL仅在回交群体和测交群体中重复检测到,而在导入系中未检测到,推测这45个QTL均以显性效应为主。同时,4个QTL仅在导入系和测交群体中重复检测到,在回交种中未检测到;57个QTL仅在测交群体中被检测到,而在导入系和回交群体中均未检测到,表明这些QTL可能存在与粤泰A/9311背景基因的互作效应。
  5.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8个多效QTL区间(同一位点同时影响3个或3个以上性状的QTL区域)。如位于第1染色体RM302标记区域定位到一个同时控制穗长、穗重、二次枝梗、颖花数、千粒重、株高等性状的QTL;位于第5染色体RM305区域同时控制单株产量、穗长、穗重、二次枝梗、结实率、单株理论产量等多个性状的多效QTL;位于第6染色体的RM527附近区域在测交群体中检测到同时控制单株产量、抽穗期、穗长、穗重、二次枝梗、主穗颖花数、单株理论产量、株高等性状的QTL,在回交群体中也检测到该位点存在影响抽穗期、株高的QTL,而且该QTL区域大多以显性效应为主,部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上位性效应。结果表明,多效QTL可能是性状显著相关的遗传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三种方法分离了39个苎麻微卫星序列,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了39对微卫星引物。选取26个自交系亲本组配了28个杂交组合,调查了亲本与F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了它们的相关性。并用30对引物分析了26个亲本的分子遗传距离,分析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EST数据库搜索开发SSR引物。搜索NCBI中苎麻EST数据库,从125条EST序列中筛选得到8
学位
六盘水市是一个“立体农业”特点显著的山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玉米(Zea mays L.)适应性强,单产高,增产潜力大,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六盘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6.6万hm~2左右,玉米春播单作或与春洋芋、大豆间作,单产水平较低,仅350 kg/667m~2上下。随着杂交玉米的大力推广,玉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逐年上升
学位
本文以那马镇木薯生产发展为个案,从木薯生产发展方面入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探讨南宁市木薯产业化发展问题。文章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这章主要阐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木薯具有粗生易长、单位产出率高的特性,木薯产业具有木薯制燃料酒精是可再生和清洁的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木薯淀粉应用广泛等优势,所以木薯产业是一个潜在的朝阳产业。二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及党和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
学位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优质。水稻白叶枯病是影响亚洲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在杂交水稻上的问题尤为严重。因为大部分杂交水稻的亲本都不带有抗病基因。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白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作为一种成熟、高效的育种体系,受到人们的重
学位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强抗氧化性,在动物及植物生命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天然的维生素E主要来自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油菜富含维生素E和其广大的种植面积,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菜日渐成为研究的对象。本实验室以甘蓝型冬油菜品种Tapidor和半冬性油菜品种Ningyou7亲本构建了TN DH群体,并在2年时间3个环境进行了种植。实验室还在TN DH群体基础上衍生了R
油菜是全世界广泛种植的重要油料作物,开花的早晚或开花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植物果实的成熟、收获时间和产量。植物的开花时间是一个遗传基础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它受到植物内部开花基因、激素水平、生理生化过程及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光周期和温度)等的综合调控,由多基因控制,存在位点的多态性。研究油菜开花时间多态性及相应控制基因有助于培育适应不同季节和轮作方式的品种。  本研究以06-6-7003和06-6-657
蛋白质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蛋白质的总称,研究内容包括蛋白质基本氨基酸序列的鉴定到相关性状、修饰、功能及不同类型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等等。随着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和定义,各种蛋白质表达分析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植物领域。水稻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但各种水稻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的发展。目前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谱已得到全面解析,以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为主的蛋白质组技术平台也成功应用于对水稻各种组织
学位
为了将核不育有效地应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必须解决人工拔除母本行中50%的可育株的问题;甘蓝型油菜紫叶紫茎性状属质量性状,遗传稳定。为准确及时地辨别可育株,减少田间劳动量,有必要开发紫叶和紫茎标记的指示性状,这为利用指示性状杂交优势开拓了新领域。  本试验通过紫叶绿茎与绿叶紫茎材料杂交及其F1的性状表型和BC1后代的分离情况调查分析证明:紫叶受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紫茎受一对显性控制。为进一步从分子
利用51对SSR引物对90份大麦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这90份大麦品种包括54份地方大麦品种和36份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所用的51对SSR引物,有49对SSR引物有多态性,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变异位点。在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178个有多态性的等位位点,在青藏高原野生一年生大麦中共检测到185个有多态性的等位位点。地方品种和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共有的等位变异位点数为111个。在49
学位
不同棉花品种对航天诱变的敏感性和诱变机理各不相同,本研究对10份不同棉花品种包括5份中熟棉(含2份海岛棉),5份短季棉,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而后对各航天材料及其对照的出苗率、株高、果枝数、开花期、吐絮期、铃数、突变率等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调查,比较不同特性的棉花材料对航天诱变的敏感性,对选择的航天芽黄突变材料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等分析,初步探讨棉花航天诱变机理,以及棉花芽黄的生理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