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实时编码器的PC实现与DSP优化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AVC是ITU-T和ISO联合推出的新标准,采用了近几年视频编码方面的先进技术,以较高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成为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 H.264/AVC仍基于以前视频编码标准的运动补偿混合编码方案,主要不同有:增强的运动预测能力;准确匹配的较小块变换;自适应环内滤波器;增强的熵编码。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新特征使H.264/AVC编码器提高50%编码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的复杂度。实际中恰当地使用H.264/AVC编码工具可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性得到与复杂配置相同的编码效率。故实际编码系统开发需要在运算复杂性和编码效率之间进行折衷,兼顾考虑。 本课题以实现不同平台(PC与DM642)上的基于H.264/AVC的实时编码器为目标。工作可以分成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编码器C代码的设计与优化。这部分工作在PC平台上实现,主要包括重新设计程序框架、数据结构,采用快速而有效的算法,牺牲少量的性能换取大幅速度的提升,以及针对PC平台的指令集优化。其中作者负责程序框架、数据结构的设计,各个模块的整合,以及程序的调试。这一阶段的工作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要求代码不但运行快速,而且需要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可移植性。本文第三章主要讨论这阶段的工作。 第二阶段为基于TMS320DM642 DSP的编码系统实现。这一阶段将实现一个简单的基于Ti DSP的编码演示系统,该系统包括视频的采集,编码,以及重建图像的回放。工作主要集中在PC编码核的移植,演示系统的软件构建,以及DSP平台下代码的优化。作者采用TI的建议,利用RF5(Reference Framework 5)对编码核以及外围采集、显示模块进行整合,并对PC编码核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最后采用线性汇编,针对某些模块进行改写,以提高运行效率。本文第四章将着重讨论DSP的实现与优化。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作者将SAPS的研究与应用引入支撑系统领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讲,一方面,利用SAPS的复用思想、复用作用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可为支撑系统提供一种能提高构建效率、保证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跨度桥梁相继建成,人们对这些大型重要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相继采用,并得到迅速发展。基于振动的识别是桥梁
本论文致力于混沌保密光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仿真实验。一方面深入研究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光纤环状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建立一种基于SOA环状激光器的混沌通
语音识别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获得了良好的系统性能,但是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语音识别的性能,同时当前基于计算机软件和在线语音识别系统受到应用设备条件等限制,因此开发
电子提花机是纺织设备的一种,它采用最新的电子、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提花龙头(磁铁执行机构)的控制,和传统的采用纹板控制的机械式提花机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