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口切除顶端清创开窗引流结合分期换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高位肝瘘的治愈率和保护肛门功能,设计改良术式结合分期换药治疗高位肛瘘的新方法.此法采用切除内口、左后与右后位开窗对口引流、瘘管顶端清创术式,结合术后消炎止痛期、化腐生肌期、平创促愈期分别给予减轻炎性水肿、去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的分期换药治疗,临床应用22例.并与传统的挂线疗法进行对照,就其治愈率、复发率、治愈时间、术后反应、后遗症及肛管压力的变化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治俞时间、肛管收缩力、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肝管最大收缩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坠胀、排尿障碍、后遗症(肝门溢液、应激性便失禁)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改良术式结合分期换药治疗高位肛瘘是一种肛门功能保护好,复发率低,后遗症少的新治法.
其他文献
该研究在系统回顾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认识及目前临床机理和疗法疗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从实验研究方面对大鼠佐剂性关
目的:  通过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穴位电学特性与正常人是否相同,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理状态发生变化时,其相同穴位的电学特性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辅助诊断变应性鼻
目的:观察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按SPSS17.0统计软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