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鹿原》的神秘性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鹿原》作为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代表之一,不仅在问世之初就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而且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而一度受到批评家的极大关注。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基本框架里融入了大量的神秘文化现象,并且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郁的神秘性色彩。因此解读《白鹿原》的神秘性,应从神秘性产生的动因、神秘性的文本体现及文化意义、神秘件的文学价值三个方面入手。而探究《白鹿原》神秘性产生的原因,应从影响作者思想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着手,也就是说从影响作家的思想及创作手法的有关方面去寻找。这些因素包括:三秦地域文化对作家心理的同化、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作家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作家身上的传承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在全面探寻神秘性产生的动因的基础上,对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神秘文化现象及其文化意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最后对神秘性在《白鹿原》这部作品中的文学价值做比较深入的探索。 首先,神秘性产生的动因一是作家深深扎根于三秦文化以及白鹿原子文化的沃土,深受了养育他的那片神秘土地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的影响。二是作家酝酿创作白鹿原之时,正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崛起并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时期,因此,作者在文学革新、文化热、诺贝尔情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意味的巨著《白鹿原》。三是神秘性这一文学现象作为最古老的文化积淀一直存在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之中。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到先秦诸子散文;从《楚辞》到《洛神赋》,从魏晋玄学到六朝鬼怪;从隋唐传奇到宋话本、元戏剧及清小说,无不充斥着大量神秘文化现象。可以说作者就是在这种充满神秘性的传统文化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因此,随着新时期创作环境的宽松,让神秘性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复归就显得十分自然和合理。四是神秘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人类在认识和征服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神秘的和未知的东西。无论人们的认识进入到怎样的深度,都无法对宇宙和人类自身作出全面而真实的剖析。自然之谜、神奇天象、天人感应等许多现象人类迄今还无法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神秘现象还充斥在人们尤其是在农村生活的人们的生活之中,再加上作家创作思维的潜意识和人类思维的集体无意识,因此神秘性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白鹿原》神秘性的文本体现有着其基本特征可循。从奇异的梦境到充满神秘的法术、巫术,从各种神奇意象到朱先生的神秘预言,从鬼魂附体到梭标显灵等,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及其神秘莫测的一面,而且无不透露着作者对生命深层次的把握和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体验。这是作品具有独特诱惑力的原因之一,也是作品极具文化意义的价值所在。这样的作品引人遐想、让人感叹、经得起历史长河的考验。 第三,神秘性在《白鹿原》文本中具体承载的文学价值。神秘的白鹿精魂在文本结构上作为作者精心铺设的一条金线贯穿始终。同时神秘现象的描写是作品营造氛围、渲染情节的制胜利器;不但拓宽了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广阔空间,增加了人物形象刻画的有效手段,而且使作品表现主题的方法更加丰富多样,在写实主义的基本框架里融入了大量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意蕴、魅力和表现力。
其他文献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出现空腹血糖高,会让糖友特别揪心。其实,空腹血糖升高,很可能是这两大现象在作怪。  怪现象之“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20世纪30年代苏木杰的研究发现)是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短暂性低血糖,随后又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现象。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后,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
期刊
“80后”是在当代文坛崛起的一个新群体,他们从个体书写到群体亮相,颠覆了文学在传统意义上的理念和成才模式,呈现出以青春叛逆为基点,低龄写作为卖点,包装炒作为支点的特质。狂放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急速攀升,我国大城市甲亢患病率都已经达到3.7%,患者有3000多万,以年轻女性居多。很多人对甲亢不了解,其实它就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太多了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甲状腺“打鸡血”生产太多激素  所谓甲亢,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广州市医和你诊疗中心教授彭林称,从医学角度严格来说,只有当甲状腺有毛病,并且生产了过多的激素,才叫甲亢。如果不是甲状腺的问题,而是因为其他原因,如过度服
期刊
虽然秋季并不是水痘的高发季节,但由于水痘的传染性强,所以在刚开学时,很容易造成群发。因此,目前预防水痘极其重要。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发病前两天及病后的五天,病人的鼻腔、口腔、咽部都有大量的病毒,通过飞沫进入空气进行传播。病毒进入体内后95%的人都会发病。  水痘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得水痘,但主要以小孩子
期刊
每年入秋时节,婴幼儿患秋季腹泻就会明显增多,特别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那么,应该怎样预防呢?  入秋以后多健脾,尤其防着凉  从中医角度来看,预防小儿秋季腹泻,首先要防止着凉,尤其要防止疲劳后着凉。秋季本来就容易受到湿浊寒邪的“突袭”,而疲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小儿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如果着凉就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减少
期刊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人们会明显感到炎热的夏天已过。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阴气也在白露兴起。  白露时节燥气渐盛  白露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其时秋燥逐渐加重,中医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咳嗽流涕、头痛等也常見发作。  白露时节燥气渐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及肺所主之地(皮毛、鼻窍等)。在此节气前后坚持
期刊
秋天如何润燥?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其实,任何季节养生都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中医最大的优势就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进行治疗和调理。  秋季润燥也要“因人而异”  “燥”为秋季主气,中医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燥邪最易伤肺,表现为口鼻干燥,或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因此,人们都知道秋季要“润燥”,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常见的有五种:火旺、阴虚、气虚、寒凉、燥热,故解决方法也有差异:  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