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81例,分为UC组61例及CD组20例。依据改良Mayo评分,将UC组分为缓解组5例、轻度组14例、中度组33例和重度组9例。依据简化CDAI评分,将CD组分为缓解组5例、轻度组4例、中度组6例、重度组5例。分别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来评估IB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通过查阅电子病历、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0、IL-1β、TNF-α)水平、患病时间、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学历、工作状态、有无医保及月收入信息。分析IBD活动度与焦虑、抑郁状态是否相关,IBD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是否相关,以及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关于IBD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IBD患者81例,男性52例,女性29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79:1。年龄分布于18-73岁之间,平均年龄(39.2±14.2)岁。其中UC患者61例,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其分为缓解期5例、轻度14例、中度33例、重度9例。CD患者20例,根据简化CDAI评分,将其分为缓解期5例、轻度4例、中度6例、重度5例。2、UC组与CD组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结果显示,UC组与CD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活动度的UC组之间焦虑、抑郁状态比较:将UC组按照疾病活动度分为缓解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四个亚组,将亚组间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组之间焦虑、抑郁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活动度的CD组之间焦虑、抑郁状态比较:将CD组按照疾病活动度分为缓解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四个亚组,将亚组间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组之间抑郁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焦虑程度的IB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将IBD患者按照焦虑状态分为无焦虑组、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四个组,将组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组之间IL-6、IL-8、IL-1β、TNF-α血清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血清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抑郁程度的IB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将IBD患者按照抑郁状态分为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四个组,将组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组之间IL-6、IL-8、IL-1β血清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TNF-α血清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IB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患病时间、月收入、医保状况、工作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8水平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病时间及月收入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与焦虑、抑郁均相关,而C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仅与抑郁相关,说明IBD疾病活动是引起患者精神症状的重要因素。2、IBD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与血清IL-6、IL-8、IL-1β水平相关,说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以反映IBD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3、血清IL-8水平是IBD患者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济状态和患病时间既是IBD患者合并抑郁,也是合并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