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述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政权,传统观点多侧重从革命史的角度对其分析,称其为“西南地方实力派”,强调它的半独立状态,很少看到或有意忽视它与中央政府的正常联系。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对云南的统治,也一概以“反动”、“剥削”“压迫”等词汇来界定。对于云南与国民政府中央的关系,大多纠缠于龙云与蒋介石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没能通过地方政权和中央政府的两位最高领导人的关系来看地方对中央的认同,及中央一体化政策在战时的重要性。1935年5月10日,蒋介石偕宋美龄、吴稚晖、晏道刚等由贵阳飞抵昆明。这是蒋介石首次到云南,正如龙云在欢迎宴会上所言,他的到来打破了历代国家元首巡视边疆省区云南的记录。1936年4月22日,蒋介石偕钱大均等再次飞抵昆明。蒋介石的两次巡视,对于抗战爆发前加强国防建设,推进国家一体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但此前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无人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档案及相关报刊资料入手,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转换思考角度,跳出蒋介石与龙云个人间的恩怨情仇,正确看待地方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视南京国民政府为民国时期合法的中央政府,系统地梳理1935—1936年蒋介石对云南的两次巡视时云南政府的前期筹备、蒋介石一行人在云南与龙云政权的互动等情况。从正面看待蒋介石巡视云南这一历史事件,认为其目的不仅是“追剿”红军,解决地方实力派,更重要的是加强西南国防基地的建设,实现中央一体化。第二,基于同时期蒋介石对川滇黔一同巡视的历史事实,本文将蒋介石一行对这三个地区巡视的原因、情况、影响一起作简要的比较研究。因为针对各省的情况,蒋介石指示的侧重点不同,从中亦可反应出蒋介石对该地区的期望值。而蒋介石一行人因异地而异的措施,对川滇黔各政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第三,以蒋介石巡视云南为连接点,检讨蒋介石的西南之行对近代中国及西南边疆社会的影响。力图揭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与云南地方政权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与凝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的历史事实,从而全面展示云南与内地从“边陲到中心双向打通而密接的过程”,进一步论证和深化方国瑜先生“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第四,对蒋介石在云南推行的一体化政策进行反思。认为蒋介石中央政府出于国家统一的需要对云南进行联系和笼络是必要的。蒋介石力图实现云南地方政权的“中央一体化”政策是无可厚非的。但蒋介石始终汲汲于中央与云南地方政权之间政治上的“统一或不统一”,对云南与内地日益加强的联系与凝聚,即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却视而不见。强行将云南纳入一体化的统治下,暂时实现了中央与云南地方政治上的统一,却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深思。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长期以来被定位为我国宏观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的特点。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房地产业的问题不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更是中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型永磁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PMSM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建立在闭环控制
各类建设用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成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其领导和服务功能日益重要,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日趋激烈,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要素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概念。然而对意境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基于此,本文综合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博采众家之长对意境概
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使其在抗液化方面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工程实践的验证。虽然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液化,但复合地基也经常会因为震后附加沉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且结合中医辩证论治,探讨中药单味注射液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顾炎武重要的哲学思想多体现于其中。《日知录》中所包含的实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
连续采煤机是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如果连续采煤机因为发生故障而停机,会导致整个煤矿系统瘫痪。因此,对连续采煤机进行故障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