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否定词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当今现代汉语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丰硕,讨论也很深入。与之相比,近代汉语否定词的发展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而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理想。本文以《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以下简称《水浒》,下文将对版本进行说明)中的否定词使用情况作为调查重点,以穷尽分析和历时对比为主要研究手段,借鉴和引进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以期对汉语否定词的历时演变轨迹作出有益探索。本文主要运用功能语言学、语义学以及语用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在大量语言事实基础上,对《水浒》中出现的否定词作描述和解释。全文包含绪论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对象、意义、方法和现状。第二章对“不”类否定词描述和研究,包括“不”、“无”、“否”、“叵”、“罔”、“靡”六个。其中“不”有单用与组合两种情况,用例最多,用法也最为灵活。第三章讨论“未”类否定词,包括“未、没”两个,与其合成的相关否定词有“未曾”、“未尝”、“未得”和“没有”等等。第四章讨论“非”类否定词,有“非”,相关的合成否定词包括“无非”、“除非”、“若非”、“莫非”等等。第五章讨论“莫”类否定词,包括“莫”、“休”、“勿”、“毋”,主要用于禁止。否定词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本文采用张斌、张谊生的四分法,杨荣祥先生也采用这种分法。第六章讨论《水浒》中否定词在汉语否定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过程,通过时代相近的几部专书的比较,从中找出否定词用例数量、出现频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否定词发展演变轨迹和规律。最后,总结全文的创新和发现,同时指出本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