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的72.8Ni20.3Cr4.6Co2.1Al合金板制备态与800℃-16h真空热处理两种状态合金在800℃空气中循环氧化及800℃、900℃、1000℃恒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带能谱(EDS)的扫描电镜(SEM)、小角衍射分析仪(SAX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氧化膜的形貌及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经受冷–热循环,氧化膜与基体的线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发生氧化膜开裂和剥落,造成减重现象,但热处理态合金的减重程度较制备态小;表面氧化膜不完整,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趋于平整,但热处理态合金氧化膜剥落程度较小、完整性较好;氧化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NiO、Cr2O3与尖晶石氧化物,没有Al元素出现。氧化膜剥落对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具有消极影响,故热处理态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优于制备态。原因在于:800℃、16h热处理使合金组织均匀化、缺陷减少。热处理态合金800℃初期氧化动力学符合4次方规律,900℃符合3次方规律,1000℃氧化初期发生减重,其单位减重量的平方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后期呈连续增重趋势;后期阶段三种温度氧化动力学均符合抛物线规律。热处理态恒温氧化激活能为23.929kJ/mol,较制备态高,即热处理态合金更难发生氧化。三种温度所形成的氧化膜的生长方式相似,即表层形成的尖晶石氧化物颗粒以第二相的形式保留在覆盖面积较大的底层氧化膜上。随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逐渐趋于平整,且其组成颗粒平均粒径增大,形状多为层片状、圆形包状与尖晶石状。1000℃氧化初期氧化膜发生剥落,并且在剥落区域迅速形成新的氧化物。氧化膜的组成成分包括:NiO、Cr2O3、α-Al2O3与NiCr2O4、CoCr2O4、NiAl2O4等尖晶石氧化物,其中800℃时不存在Al2O3,900℃时存在少量的α-Al2O3,而1000℃时氧化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即为α-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