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相应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如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总量供不应求、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等,严重制约了机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当下国家大力推广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现金的管理体制和经验,能够有效缓解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当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提高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拓宽了融资渠道,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财金【2017】86号),提出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业培育和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市场,也体现出国家政策在该领域的鼓励引导趋势。PPP项目参与方众多,存在许多利益冲突,且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态度对项目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反对已成为许多PPP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需要站在利益相关者视角对PPP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养老机构项目合作期限久,建设经营周期长,资规模大,可营利性不足的特点,养老机构PPP项目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如参与项目的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社会资本方,养老机构所在社区,购买养老服务的老年消费者等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项目都有自身的不同利益诉求,保证公共服务供给项目的公益性又必须尽可能全面考虑所涉及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诉求,而同时满足全部利益相关者的所有利益诉求在客观上又是无法实现的,项目各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各阶段对项目的影响力也各有不同,并且随着项目各阶段有着动态性变化。因此,站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项目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确定项目各阶段各利益相关者不同影响程度,为该机构养老领域PPP项目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借鉴,有较大研究价值。本文首先根据理论安排,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本身的特点,参照财政部PPP项目操作流程,识别PPP模式应用于机构养老服务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释。然后利用德尔法,对利益相关者社会影响力从三个维度进行测度;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项目各阶段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中心性及结构洞等相关指标,通过理论和公式推导,确定利益相关者工作关系影响力和资源影响力的测度公式,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案例项目利益相关者综合影响力的计算,综合统计计算结果并得出对案例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综合影响力的评价结论,以期对实践中养老服务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和合作方式的选择提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