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死刑中的适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继承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并且我国在刑事立法、司法和执行方面均体现出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内涵。也是对“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反思,同时还指导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司法活动。由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穿于我国刑法的方方面面,因此,其应为基本的刑事政策。从2006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来,该政策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较大反响。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出了适当的解释,使得刑事政策的内涵增添了权威性,并为理论界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而且理论界的研究的深度和宽度也使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对于死刑存废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根据国际上的刑罚发展趋势,死刑终将被废除。由于死刑的残忍性和不可逆性,使得死刑一直饱受争议。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犯罪形势较为严重,并不适宜在当前废除死刑。但是,可以在个案中严格限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是我国当前对于死刑政策的态度。限制适用死刑需要有依据,不能仅凭法官的自由裁量,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恰好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宽严相济中“宽”的一面的主张,能不判处死刑就不判处死刑。从而实现对死刑适用的限制。宽严相济作为刑事政策,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宏观性和抽象性,使得在具体适用的时候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化标准,各人基于不同的理解,对结果产生争议。因此,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与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现实,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渊源、提出背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并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定位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此外,以具体案件为例,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死刑中的适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其他文献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享受着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从报纸、新闻、书刊中找寻只言片语来追踪、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艰辛已经成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最珍视的回
报纸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最具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活火山,加强火山监测网络建设是有效减轻火山灾害的重要基础。在借鉴国外火山监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天池火山实际,提出了火山
<正>1953年的一天,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以家长的身份到小女儿就读的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级听算术课的时候,发现许多孩子都很希望回答问题,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而且
基于我国极高的能源对外依存度现况以及单一的能源进口通道形成的能源安全高风险问题,针对南海—印度洋海区复杂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形势,开展了该海区我国能源通道安全潜在的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为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012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一系列规定,促进了市
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党的前途和命运,做好我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作也是基层党校的重任,基层党校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和变化时,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
以电力公司电力作业人员电力安全学习考试智能化、信息化服务为研究目的,对智能化安全学习考试题库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采用云计算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目前我国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存在着培训理念陈旧、目标定位不准、工作思路不清、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国家和党校两个层面着力,通过推进培训教学改革、提高师资
<正>几年来,我感到新教材中的导数内容,丰富了对函数研究的方法,也成为高考数学的一大热点。导数在中学数学中的主要内容有: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