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债二元体系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债二元体系的形成有其历史发展路径,从“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到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划分,再到依对象标准、效力标准划分物权与债权,最后到《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以成文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物权债权的二元体系。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主要在于支配权与请求权、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划分,除此之外,两者也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区别。权利作为法律的基本元素,是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物权、债权二元体系无疑可以较好地实现对社会现象进行涵摄的规范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结构更趋复杂,物、债二元体系遭遇了“物权债权化”、“债权物权化”等内部挑战,也因财产客体范围的扩大受到了外部挑战。物权、债权二元体系难免左支右绌,亟待改进与完善。对此,学者提出许多不同观点,有放弃二元体系、改采英美法财产制度的相对激进观点;也有认为该二元体系有高度包容抽象性,“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皆能在该体系中找到定位的相对温和观点;同时还有坚持该二元体系,破除僵化思维,提出改善性方案的主张。笔者的基本思路为:应当保留物权、债权二元划分的基本格局,通过对二元体系或具体权利的解构,可使“中间现象”、“新型权利”都得到相应的解释。在该种思路的指导下,以信托受益权、虚拟财产权为例,分析应如何具体应用该种思维方法,解释某些中间型权利,以使它们能在该体系中找到应有定位;同时以配偶权为例,尝试着将该种思维方法转换为绝对权、相对权,并应用到对亲权的分析之中。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的产权研究是我国土地流转中的研究重点,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是我国土地改革的基础,是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努力摸索出一种产权清晰
本文主要论述了南中国海海洋资源权益争端与领海争端的关系及其实质,继而试图分析其潜在的原因与国际法上的解决途径。南中国海问题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同东南亚一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