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衣,是古时候上衣下裳相相连的一种服装,又称之为长衣,是古时候诸侯和大夫等士大夫阶层闲居在家时的的家居服,也可以作为普通老百姓的礼服。深衣是我国最早的服饰之一,对中华服饰数千年的演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是开启后世服装的一把钥匙,所以深衣的研究对整个服装史的研究来说也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深衣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出现在《礼记》的《深衣》和《玉藻》两篇中,但囿于文字对图形、图案描述的天生不足和古文字含义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变,加上实物的匮乏,所以后世的各朝代学者对深衣的见解各不相同,究其根本,各代学者都是以文字研究文字,仅仅是从文字的角度来研究深衣,所绘的图形,也大都是平面的款式图,本文则是提供另一种研究思路为前面的学者做一点补充,从结构出发,用裁缝的角度,提供深衣裁剪图及实物可行性分析。本文依据朝代顺序,从最初提及深衣的《礼记》开始,首先对《礼记.深衣》《礼记.玉藻》两篇作分析,提取其中对于深衣形制的规定,再依次深入研究剖析宋朝朱熹《家礼》中的《深衣制度》一篇、明末清初时黄宗羲所撰写的《深衣考》一篇、清代江永的《深衣考误》一篇及其弟子戴震所著《戴震全集》中的《深衣解》一篇,本文作者细致分析了文中每句话的含义,从而得出其对应的剪裁尺寸,最后结合每篇文章中已经给出的款式图而绘制出深衣裁剪结构图,进行深衣复原,最后把得到的每一件深衣,与《礼记.深衣》《礼记.玉藻》两篇中对深衣形制的规定进行对照研究,得出其符合与不尽相符的结构部分。最后本文作者依据对以上三件深衣共有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下裳为十二片布制成;腰围是7.2尺(165.6cm);袖口为1.2尺(27.6cm);方领;都有衽等,并结合《礼记.深衣》《礼记.玉藻》两篇中对深衣形制的规定,给予了深衣剪裁新的定义。此深衣是综合了以上三件深衣的共同点绘制而成,只做了细微改动,但在下摆部分,通过复原深衣,发现前人学者给出的尺寸过大,不能契合《礼记》中下摆平行于地面的规定,结合出土实物,本文作者对下摆尺寸做了略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