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轨道交通对居民职住地选择及通勤出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45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居民职住距离增加,居民通勤出行高峰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迅猛,成为公共客运交通体系的骨干,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人口迁移及交通结构转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对居民职住地选择及通勤出行的影响,深入分析轨道交通与人口迁移、职住分布、通勤出行等的相互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1 1个轨道交通沿线样本区及若干非地铁沿线样本区,并对11000个样本的个人及家庭状况、居住情况和通勤出行情况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数据,本文从轨道交通沿线居民职住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及职住分布特征、通勤出行特征三方面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居民职住地选择及通勤出行的影响。首先,论文全面分析了样本区内居民当前及未来居住地选的影响因素,基于1ogit选择模型,建立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是否居住在轨道交通沿线的影响模型,轨道交通对不同人群影响程度模型,研究轨道交通与居民职住地选择的关系。其次,论文在对样本搬家情况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将样本搬家前后职住地点所在的交通小区数据导入GIS数据库,生成人口迁移空间分布图、职住地空间分布图,分析各样本区人口迁移空间分布特征、现状职住地空间分布特征及搬家前后职住分离强度变化,探析不同类型区人口迁移及职住分布特点,预测未来轨道交通对人口迁移的引导趋势。再次,论文从通勤出行方式、距离、时耗及费用等方面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的通勤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地铁出行方式链特征及不同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建立了居民轨道交通通勤出行选择模型,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选择地铁作为通勤出行交通方式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Simulink电气原理图的模型设计方法,设计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电路模型,并进行电阻性负载电路、电感性负载电路和阻感性负载电路的仿真测
本文探讨了西方幸福观的理论形态及其嬗变的历史轨迹,指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论是指导人们现实生活的科学幸福论。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软件的Simulink和Power System工具箱来设计电力电子电路的教学实验,并绘出了仿真实例。实践证明,利用电力系统工具箱作仿
目的 探讨临界手术出血量(25~35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穿刺组(n=52)与保守组(n=50),穿刺组给予立
在当前科学的发展中,愈来愈多的交叉现象出现在不同学科之间,显示出当前科学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在学科高度细化的基础上开始融合。学科交叉为新的技术发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
针对电动汽车设计了远程监控与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数据采集和无线远程数据传输,实现了车辆运行参数的实时上传与存储。车载控制器完成数据采集与发送,服务器按照模型对象对
目的探讨并制定磁共振小肠造影(MRE,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clysis)检查方案及其磁共振技术质控标准。方法 20例前期准备规范,口服2.5%甘露醇溶液1 500~2 000 mL完成,无丁
新工科建设强调创新型、综合化的工程教育理念,这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新能源利用概论我们从专题化
<正>~~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