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基准面在实现中不连续的问题由来已久,随着海洋测量技术发展的需要,解决该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开展海洋无缝垂直基准的相关研究,一些海洋国家相继建立了本国的无缝垂直基准面。我国目前完成了一些相关的基础工作,并有研究人员着手研究建立局部地区的无缝海洋垂直基准面。但是其中还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建立我国统一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的重要性也还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认识。本文在国家重大专项(908-ZC-I-07)和863重点项目(2009AA121402)等相关项目的资助下,对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建立的若干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按照国际无缝垂直基准面的定义,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的潮汐面、大地水准面、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椭球面等垂直基准的定义、性质、特点、实现及应用现状等内容,参考和借鉴国际经验,建议以CGCS 2000椭球面作为我国统一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2.研究了平均海面高模型的建立方法,对卫星测高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海洋学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解算的渤海平均海面高格网模型,进行参考椭球转换处理,将参考基准转换为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CGCS 2000椭球)。由于卫星测高数据在近岸等浅水区域受到干扰,存在较大的误差,故收集了渤海区5个同时具有长期的潮汐观测和GPS测量的数据点,对格网模型进行了局部改正分析,试验的结果表明,该项改正使两个改正数据点的模型差值,分别从-2.283m和2.023m减少为-0.805m和0.545m,单点精度有了显著提高。用拟合的方法对改正后的平均海面高格网模型进行曲面逼近。对几个基本的曲面拟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渤海数据情况的特点,选择半变异函数为Exponential-Cosine (type 1)的Kriging拟合方法获得了渤海平均海面高模型,拟合均方根误差6.42cm,外符合已知点趋势面拟合精度为99.93%,均方根误差13.46cm。3.研究了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利用物理海洋学的海洋数值模式来进行解算。针对渤海海域的特点,采用长期验潮资料运行海洋数值模式解算的渤海深度基准面格网模型,采用半变异函数为Exponential-Bessel的Kriging拟合方法,建立了连续无缝的渤海深度基准面模型,外符合精度的相对均方差为1.16cm。另外还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其特征与验潮站实测数据计算的结果相符。4.研究了偏差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国际上建立偏差模型的技术步骤,提出了建立渤海偏差模型的方法——“模型差值法”,对模型差值法的方法步骤进行了说明,利用平均海面和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渤海的偏差模型,并对精度进行了分析。5.提出了基于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的转换方法,即通过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的建立,统一陆海高程/深度基准,以简化正高(或正常高)与海图高的转换与拼接的工作。选择了渤海某区域的单波束测深数据进行了转换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转换在技术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