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政府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enhv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史实为依据,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林肯政府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主要是: 林肯从法理上论证了州无权脱离联邦。林肯一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南部分离主义者就着手脱离联邦,声称根据国家宪法,联邦中任何一州都可以在不需要得到联邦或其他州的同意之下合法地、和平地退出联邦,理由是任何一州都具有某种全能的、神圣的至高权力。至此,南部长期以来所标榜的州权变成了分裂联邦的工具。林肯在1861年3月4日的首次就职演说和同年7月4日的致国会特别会议咨文中,驳斥了这一诡辩,指出州无主权,州无权脱离联邦,联邦具有永久性,任何一州自行退出联邦为非法,分裂联邦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 林肯政府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内战的首要目标。1861年4月14日,联邦的萨姆特要塞陷落。次日,林肯政府宣布对南部同盟作战,内战爆发。权衡国内外形势后,林肯政府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内战的首要目标,意义重大:有利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形成反“独”促“统”合力;有利于安抚边境奴隶州;有利于最终废除黑人奴隶制。 林肯政府争取和平解决南北争端,不惜使用武力恢复国家统一。南部同盟成立后,林肯政府力争和平解决南北争端,但南方视林肯的温和态度和妥协政策软弱可欺,遂于1861年4月12日炮轰萨姆特要塞,挑起了内战。林肯立即作出不惜使用武力来捍卫联邦统一的决定,号召所有的忠诚公民为恢复国家统一而战。 林肯政府战时外交策略。内战爆发后,联邦政府面临的外交任务就是要尽量避免欧洲大国的干涉,将内战仅限于美国国内。在严峻的局势面前,林肯能够冷静地分析当时美国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内外关系,机智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外交策略。为避免与英国的战争,在“特伦特号”事件中对英让步;对英国出售武器给南部同盟和法国提出要调停美国内战,均坚决反对;为防止法国与南部同盟结盟,在法、墨之间保持中立:利用俄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采取亲俄抗英法策略。 林肯政府为扭转战局采取的两项措施。内战已进行一年多了,北方仍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宣言》,从而保证了联邦取得内战胜利的物质基础,解决了兵源问题,赢得欧洲进步力量的支持。 本文着力从法理到行动、从内政到外交等方面,对林肯政府为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作一全面、系统的论述。同时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尚未涉及或研究不足的理论层面,作一补充。本文专列一章,阐述了林肯如何从法理上论证了州没有脱离联邦的权利。阐释林肯关于国家主权、反对分裂的理论,对于认识那些以“公民权利”、“民族自决”为名,行分割国家为实的种种行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林肯政府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林肯政府为反对分裂、恢复国家统一而采取的反对外国干涉、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外交策略,当和平努力归于失败、果敢地使用武力恢复联邦统一的胆略和决心,都给后人以榜样和启示。
其他文献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这个时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社会的诸多变化,司法检验就是其中之一,宋代的司法检验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而在同一时代,医学领域也呈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之多,农村现代化堪称决定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条件。也正因如此,农村现代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
鸦片战争之后,晚清社会在外力的冲击下开始走向了由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型。在这一社会剧变中,死刑的变革对考察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标杆价值。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着如何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联共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左翼反对派针对20年代苏联的国情提出了一套不同于当时党
在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将“民主化”作为谋求自身安全和利益的一个重要武器,试图通过对中东移植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与制度,彻底改造中东,以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本文从道家自然无为的根本原则出发,发掘老庄道家哲学在人生关怀上所蕴涵的深刻智慧,即“人法自然”的基本牛存原则。从身重物贱、心理富足的理论阐发,到返朴归真、随遇而安的实
本文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例,研究了中共中央及山东党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政策、实践、经验。本文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
托马斯·潘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革命家、思想家。尽管潘恩出生于英国,但一生都在为欧美革命,尤其是美、法两国革命奔走,为人权呼号。他的“人权”思想在美国独立中起到了举足
中东和平进程自1991年10月启动以来,已经走过16年多不平凡的路程。期间和平谈判一波三折,冲突战争不断升级,迄至今日和平之路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国际社会特别是中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