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岁以内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长和体重快速增加,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完善。2001年全球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推荐纯母乳喂养到6月龄,持续母乳喂养到2岁。6月龄后,婴幼儿由母体获得的营养储存逐渐耗尽,母乳所含营养成分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辅食添加受环境、家庭饮食习惯、风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添加的基本原则是适时添加、保证足量的同时做到种类多样,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我国婴幼儿辅食添加主要存在种类不足,添加时间过早或过晚等问题。辅食添加涉及因素较多,其中喂养行为是可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指标,如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持续母乳喂养时间、辅食开始添加时间和辅食的种类等。这些方法在评估个体儿童的喂养行为上有一定意义,但不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儿童的喂养行为。2002年,Ruel和Menon提出使用婴幼儿喂养指数(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index ICFI)分别将母乳喂养、奶瓶使用、进餐频率、24h膳食种类和一周不同食物进食频率等喂养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对婴幼儿喂养行为进行评价。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完善6-23月龄ICFI评价标准;分析ICFI与生长发育状况的关系,评价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城乡ICFI的差异,并评价城乡婴幼儿喂养差异;为开展婴幼儿喂养状况调查,以及相关部门制定婴幼儿喂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在2005年我国学者建立ICFI基础上,参照Ruel和Menon提出ICFI概念、WHO和UNICEF (?)畏养建议和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对婴幼儿ICFI评分体系进行完善。调整后ICFI包括6项指标:分别为母乳喂养、奶瓶使用、24h内辅食添加种类、一周内辅食添加天数、24h内辅食添加次数和辅食添加时间,总分为20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北(石家庄地区)、四川(成都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3地区选取6-23月龄婴幼儿共计1738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辅食首次添时间,过去24h膳食情况和过去一周辅食添加情况等信息;通过体格检查收集婴幼儿身长、体重和婴儿母亲身高、体重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城市和农村婴幼儿喂养情况及ICFI得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CFI与生长发育状况的关系;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消瘦、肥胖、低体重和生长迟缓与喂养指数及各得分的关系。研究结果研究对象共1738名婴幼儿,男婴934人,女婴804人。新生儿吃到的第一口食物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比例最高(40.3%);添加第一种辅食为蛋黄比例最高(36.7%);年龄别身长(Z score of height for age, HAZ)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13.18,P<0.001)。婴幼儿过去24h辅食添加次数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农村过去24h辅食添加次数低于城市(P<0.05)。城市和农村婴幼儿过去一周配方奶粉、谷薯类、蔬菜、水果、水产品和禽畜肉类辅食添加天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婴幼儿ICFI得分为(12.7±3.4)分(占满分的63.5%),其中城市为(13.1±3.4)分,农村为(11.8±3.2)分,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P<0.001);6-月龄组、9~月龄组和12-23月龄组ICFI分别为(12.5±3.4)分、(13.2±3.1)分和(12.5±3.4)分,不同月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P<0.001)。婴幼儿ICFI合格率为62.6%,优秀率为6.9%,城市和农村ICFI合格率和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2,P<0.001)。城市和农村以及不同月龄间比较:母乳喂养得分得分、过去24h辅食添加种类、过去一周添加蔬菜、水果、谷薯类、配方奶粉、蛋类、水产品和禽畜肉天数得分及辅食首添月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奶瓶使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月龄组间24h内辅食添加次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婴幼儿出生体重、母亲怀孕年龄、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婴幼儿月均花费等因素的影响后城市ICFI得分与WAZ、WHZ显著相关(P<0.05),农村ICFI得分与WHZ显著相关(P<0.001);6~月龄组ICFI得分与WHZ显著相关(P<0.01),12~23月龄组ICFI得分与WAZ、WHZ显著相关(P<0.01)。消瘦、肥胖、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组ICFI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消瘦、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组婴幼儿存在主要喂养问题是禽畜肉和鱼虾类、配方奶粉添加频率较低,膳食种类不足。肥胖组婴幼儿存在辅食添加时间过早、膳食种类不足和谷薯类食物添加比例较低等喂养问题。社会经济因素如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婴幼儿月均饮食花费等进行分组比较,IC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城市婴幼儿喂养状况优于农村,辅食添加仍存在添加过早或过晚以及添加种类不足等问题。2婴幼儿喂养指数能提示消瘦、肥胖、低体重、发育迟缓等营养问题。3婴幼儿喂养指数与母亲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情况、婴幼儿月均饮食花费相关。4婴幼儿喂养指数既可用于评估个体婴幼儿喂养行为又可反映群体喂养状况,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是评价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