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嵌套型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是影响集成电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发展,ESD保护面临重重问题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嵌套技术在对称双向可控硅(Dual-Direction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DDSCR)、非对称双向可控硅(Asymmetric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ADDSCR)和单向可控硅(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SCR)静电防护器件上的应用,旨在设计出面积小、成本低、失效电流高、单位泄放电流能力强的ESD器件。通过TCAD(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TCAD)仿真工具模拟ESD器件内部的工作过程,并在不同的工艺下进行流片制造,利用传输线脉冲(Transmission Line Pulse,TLP)测试系统对器件进行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0.5μm CDMOS工艺下,在传统对称DDSCR器件基础上讨论三种对称嵌套型EMDDSCR器件的工作过程。嵌套器件等效于在器件阴阳极并联一条新的SCR路径。通过TLP测试发现对称嵌套型器件的失效电流可以成倍增长,但是将相似的结构移植到两种不同的0.18μm BCD工艺后,失效电流却不能成倍增加。(2)基于带有N型埋层(N-buried Layer,NBL)的0.18μm BCD工艺,提出一种40 V应用的非对称嵌套型EMADDSCR器件。嵌套后的器件可以将正反向失效电流分别从3.65 A和3.29 A提升到7.26 A和7.90 A,并且只增加较小的面积,使器件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泄放电流能力。在40 V应用的非对称嵌套型EMADDSCR器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70 V应用的高压HVEMADDSCR器件,分别从尺寸变化、指数渐变、不同层次和分段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优化了器件的性能。(3)基于带有NBL的0.18μm BCD工艺,在70 V应用的单向SCR器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类单向嵌套型EMSCR结构。通过仿真对比其电流密度分布和热点分布,阴阳极嵌套型结构电流更倾向于借助埋层泄放,并且热点分布较广,热量峰值最低,因此具有较强的过流能力。同时,阴极嵌套型结构和阴阳极嵌套型结构的维持电压会随嵌套数的增加而减小,失效电流也进一步增加,与仿真结果一致。而阴极嵌套型结构的维持电压会随嵌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失效电流成倍减小。最后,将单向嵌套型EMSCR_AC器件串联成双向嵌套型DDEMSCR_AC器件,可用于ESD防护网络的VDD和I/O端口之间,为双向静电防护器件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案。
其他文献
中红外3μm波段超短脉冲激光因处于大气透明窗口,且正处于水分子最强吸收峰位置,对军用、民用以及科研等领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而具有铒离子(Er3+)高掺杂浓度的氟化物光纤激光器由于效率高、发射频谱范围宽等特点成为产生3μm波段中红外激光最高效的方法之一。目前,3μm波段掺铒氟化物超短脉冲光纤激光主要通过非线性偏振旋转(NPR)以及可饱和吸收体(SA)等锁模技术获得。其中,基于NPR锁模的光
近年来,三维显示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显示方式,其真实性和沉浸式的体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而全息显示作为一种能真实再现物光波的技术是显示的终极目标。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系统是目前主流的计算全息平台。计算全息图算法,空间光调制器的性能,光路设计等因素影响着全息图像成像效果,而全息图像的动态显示和彩色显示,也成为研究者们的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在对全息系统的实现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之后,确定了
自从2004年科研人员成功获得单层石墨烯后,石墨烯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优良的电学、光学、热学性质引起了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石墨烯拥有如此多的优异性质,也掀起了科研界对其它低维材料的研究热潮。黑磷、二硫化钼、二硒化钼以及二碲化钨等新兴二维材料的成功合成或剥离,大大丰富了二维材料的家族,也使得二维材料在电子、信息、能源等领域大放异彩。WTe2作为二维材料家族的一员,除了拥有大多数二
近年来,模拟集成电路高速发展。模拟开关已经扩展到了许多的领域,例如医疗器械、音频播放器、高速存储类的接口等。模拟开关不仅在生活领域经常被使用到,在军事、航天航空领域也离不开。模拟开关以其易于集成化、功能强而受到大众的欢迎。模拟开关是控制信号的导通和关闭,追求将信号完好的传输,这就要求模拟开关的性能要好。设计时,需要考虑模拟开关的信号传输频率,要适应高速的信号传输。还要考虑信号通道之间的匹配度、减小
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合适的能带结构、较长的电子空穴扩散长度以及较长的载流子寿命等优势,是太阳能电池中理想的吸光材料。自钙钛矿材料首次引入到太阳能电池中以来,在短短十年时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从3.8%提高到25.5%,这一效率甚至可以与传统的商业太阳能电池(如晶体硅、Cu In Ga Se和Cd Te太阳能电池)相媲美。通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电子传
随着便携式产品的迅速普及,芯片的数字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功耗和电源电压在持续降低。为了满足市场对电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如何减小面积、降低功耗、保持输出稳定、提升电源效率是当今电荷泵(CP)研究设计的热点。本文基于适应于低压条件下的四相时钟电荷泵电路,从两个方面对电荷泵性能进行提升,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提高启动速度。本文设计的四相时钟电荷泵电路采用动态偏置电路消除升压过程中体效应带来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有
锂离子电池(LIBs)是目前商业化最为广泛的二次储能器件。由于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钠离子电池(NIBs)在高比能密度便携电源和动力电池等领域显示出诱人前景。设计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负极材料是锂/钠离子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Sn基硒化物/氧化物因理论容量高、电压窗口合适等优势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充放电过程的转化-合金化反应引起的再结晶和应变将导致活性位点减少,且易造成电极材料粉碎并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在合成真实图像和建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被广泛应用于领域自适应、图像视觉计算、语言处理等方面。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中,标注样本太少会导致构建的模型易于过拟合、表示能力和泛化性不强。实际中想要获取大量标注样本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生成对抗网络在图像生成方面已比较成熟,但是现有生成对抗网络存在不稳定性、模式崩溃和计算
排序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信息检索的交叉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Web搜索、文档检索、推荐系统、问答系统等多个领域。排序学习会根据不同的排序学习数据集(即构造相异特征)和排序学习方法训练出不同的排序模型,以对新输入目标列表进行排名预测。随机森林作为一种基于bagging的集成技术,已被证实在中小规模数据集上具有极其优秀的预测性能。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基于随机森林的排序学习方法并应用在自制电影及公
上转换发光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独特的发光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上转换材料在生物、激光、防伪技术、三维显示和光伏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光伏电池作为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太阳能电池普遍存在光电转换效率较低的不足。上转换发光作为一种光子频率转换手段,可用于提高光伏电池对于近红外光子的利用率,对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由于Er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