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使中国意识到小额贷款这一模式的扶贫效果突出,可以解决政策性扶贫模式当中的问题。中国在90年代初开始对发展小额贷款进行探索,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小额贷款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截止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贷款余额5921.38亿元,小额贷款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分行自2007年成立并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以来,发展迅速,业务量上升较快,已经成为广州小额贷款领域的主力军。但邮储银行广州分行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时间较短,在业务迅速发展,贷款业务量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存在风险隐患。本文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分行为例,分析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运行的建议。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介绍了相关的文献观点,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第二章阐述了小额贷款的概念,国内外小额贷款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小额贷款运行机制的对比。国际上小额贷款的典型模式有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贷款部模式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等。小额贷款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引入模式的初期探索阶段(1993年底-1996年10月),小额贷款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10月-2000年),全面推广阶段,(2000年-2005年),商业化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国内外小额贷款业务运行机制的不同在于贷款对象的筛选、贷款项目的选择、贷后监督方式、强制储蓄、贷款利率和从业人员的组成等,我国小额贷款业务运行机制的不成熟导致了在业务运行中蕴藏了较大的风险。第三章阐述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分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与产品介绍。2012年12月31日,邮储银行广州分行2012年共发放小额贷款63360笔,发放总额40.84亿元。并对广州分行的贷款规模、贷款期限、逾期贷款户籍分类、逾期贷款行业分布等做出了统计分析。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包括农户小额贷款和商户小额贷款两个品种,业务办理的流程为:提出申请→实地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放款。通过对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资金流向的分析,指出了业务运行中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第四章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分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存在以下风险与可改进之处:风险识别系统不健全(包括调查报告中的信息不对称模型未被充分合理运用,风险识别体系不够完善,无法识别借款企业主隐藏的信息)、风险控制系统有待加强、风险预警系统有待完善、风险定价机制缺失。第五章针对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分析,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其提供一些帮助。建议包括:充分运用信息不对称模型,改进小额贷款信用评价体系,加强风险控制系统,完善风险预警系统,考虑风险因素,实现风险定价机制,开发更多的产品,大力发展网络借贷渠道。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分行小额贷款业务实际操作的分析,指出邮储银行广州分行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银行和问题,针对这些风险隐患和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所掌握的具体资料不够完整,导致分析不够全面。再者,对某些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够细致。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