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荸莽(Eleocharis tuberosa)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淀粉是荸荠球茎的主要贮藏物质,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其中直链淀粉可以被完全分解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而支链淀粉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为麦芽糖、葡萄糖以及分子量比较大的极限糊精。一般情况下荸荠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渣少,味甜,口感较好,因此直链淀粉的含量及其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将影响着荸莽球茎的品质。前人研究已证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在直链淀粉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论文以荸荠品种’红宝石’为材料,克隆得到荸荠GBS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DNA序列,并分析GBSS基因在荸荠品种’红宝石’、’苏州荸荠’中的表达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以荸荠’红宝石’幼嫩球茎总RNA为模板,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得到长为2 265 bp的荸荠GBSS cDNA序列,其开放阅读框为1 818 bp,编码60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66.5 kDa。2、以荸荠’红宝石’幼嫩球茎为材料,提取荸荠总DNA,克隆得到长4 578 bp的GBSS基因DNA序列,包括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其中第1内含子最大,长504 bp,第7内含子最小,长83 bp;第1外显子最大,长532 bp,第5外显子最小,长64 bp,有5个外显子的长度小于100 bp。3、采用qPCR技术分析了荸荠GBSS的表达特性。荸荠GBS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球茎>匍匐茎>叶状茎>分株芽,且球茎中GBSS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GBSS在叶状茎及分株芽中表达量极低。在’红宝石’和’苏州荸荠’的球茎膨大过程中,GBSS表达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GBSS在’红宝石’球茎膨大过程中的表达量均高于’苏州荸莽’球茎膨大各时期的表达量,膨大中期表达量达最高,匍匐茎中表达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