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歌中时空观念的书写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是一个对空间迁移、时间流逝有着痛切感受的时代,在急剧的人事代谢中,魏晋文人被时空的断裂感影响,诗文中呈现出梦幻与荒诞之感。本文第一部分从代物理学理论出发,解释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生活中事物存在的依据,而其本身却是无所不包的;时间是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抽象概念,只能通过人事变迁为人所认识。从中国古代传统典籍入手,详细阐释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记忆的纵深与空间的探索发现,想象、虚构的时空逐渐为人认知。第二部分针对魏晋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由于战乱、政治黑暗导致空间的不断压缩,文人们生存的空间以及写作题材减少了,风力减弱,理思抬头,诗文中思想的深度大幅度提升。时间观呈现出真实性、变动性以及个体性,源于理性思维的崛起以及个人意志的增强,研究这一时代的时空观念,有助于深入分析、理解文人诗歌。第三部分探究魏晋诗人具体的作品中对时空的表述,他们面对无尽时空的孤独感、时空变换带来的荒诞感,以及他们为超脱时空做出的幻想与努力,探究他们的思想感情,体会他们在诗中流露出来的人文主义情感。第四部分以叙事学理论入手,深入分析魏晋诗人对时空进行的艺术加工手法,诗人们跳出时间性叙事的窠臼,通过对叙事空间的精心安排以及不断将其打破、重组,塑造意象群来抒发情感,从而达到真实、准确传达个人情感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汪元量是宋元之际的一位遗民诗人。他有着特殊的身份,是一位能琴且诗的宫廷琴师,他有着特殊的经历,宋亡之后,他伴随宋室三宫北上燕京,在元朝宫廷生活十三年,三宫相继凋零后,他乞请黄冠南归,漫游湖湘、蜀地,晚年归隐于湖山,足迹遍历大江南北。汪元量以亲历者视角记录了宋亡的历史,构成了一部个人的完整传记,显示了特定时代的盛衰巨变,既可补史书之不足,同时也是宋末诗坛“宗唐得古”风气的一次振起,因此,其诗歌享有宋
学位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一种独特的抒情达意的艺术方式。作家的用典方式、用典习惯,可以反映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在词的诗化过程中,多用典故是词逐渐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宋代词人中,朱敦儒的用典颇具特色,他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对宋词用典具有推进之功。文章在梳理了朱敦儒245首词用典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用典艺术做了多层面研究,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典故定义展开,确定本文典故
学位
才子佳人小说,兴起于明末,盛行于清初,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股“异流”。在明清小说发展史的链条上,才子佳人小说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它既受益于前者,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后者有很大影响。才子佳人小说以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主人公多为年少才高的书生和美貌多才的佳人,双方一见钟情;中途却被小人拨乱或父母阻挠,备尝离合悲欢之苦;终因才子金榜题名,后洞房花烛,皆大欢喜为主要情节特征的章回体小说。才子
学位
《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之后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以两世姻缘的故事为框架,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塑造了大大小小的恶人形象几十个。在塑造恶人形象的同时,小说对晚明社会的官场黑暗、世风浇漓、民风堕落的现象都有所揭露。小说中恶人形象的塑造手法以及讽刺艺术,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拟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恶人形象进行整体研究,力求探讨恶人形象的内在意义及创作价值。第一章对《醒世姻缘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明末清初的百回世情小说,前承《金瓶梅》后启《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西周生在作品中以明代山东的乡村世情为主要写作对象,这在其他小说中是比较罕见的,其研究价值已获得学界的认可,但已有成果对乡村的界定仍参差不一,且缺少对作品中乡村描写宏观且深入的研究,故论文分为以下五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绪论,先从“乡村”的界定入手说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然后概述学
严羽是南宋末年著名诗论家和诗人,其诗论著作《沧浪诗话》被历代的论诗者和写诗者奉为圭臬,另有诗集《沧浪吟卷》传世。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大多着眼于对其诗论《沧浪诗话》的研究,对其诗歌作品关心不足,并且普遍认为严羽诗歌存在着“内容贫乏、境界狭窄”等问题。严羽出生之时,南宋王朝江河日下,几乎走到末路。而生于这个不幸时代的严羽仍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但是因为各种理由他终生没有中举出仕,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有着大量
学位
司马迁继承父志,发扬史官家庭传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要求撰成《史记》一书,记录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在文献学、文学、史学等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史记》全书中出现了不少来自于五经的材料,司马迁以一己之力对其进行改造并加以征引,或引原文对史料进行补充,或改变原有叙事背景,化用于自身述史过程中阐发义理,对丰富儒学、经学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一章从《史记》文本出
学位
汴京,作为宋代的都城,是最直接承担着宋代兴亡结果的城市;金陵,则是宋代的文化名城。两座城市负载了独特的历史内涵,表现出宋代不同阶段的文人情感、士人心态与社会风貌。宋词,是我国宋代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在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描写,这些描写留下了那个时代最为丰富的城市生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史书的记载进行了佐证与补充。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围绕汴京与金陵的特殊地位与文化内涵、汴京
学位
作为一部叙事完备编年体史书,《左传》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记述。而宴饮生活作为春秋时期贵族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活动,在《左传》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记录。本文通过对《左传》中对宴饮活动的记述的研究,试图分析春秋时期贵族社会生活,展开一幅宴饮游乐的美好画卷。本文首先分析了春秋时期贵族的宴饮器物,通过《诗经》中宴饮诗对春秋宴饮的描述,从器物使用、食物选择和饮食器具的组成三个方面分析了春秋贵族
学位
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汉语语篇衔接手段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汉语本体研究入手,对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特点及语用功能进行描写,而后从习得偏误的角度来分析中高级日本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的偏误现象,探讨偏误成因,并针对偏误现象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有利于语篇教学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外汉语学界对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并为对外汉语语篇衔接手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