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速器理论视野下的企业投资——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多数的文献研究证明,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较为典型的理论如金融加速器理论,其中心思想描述了金融系统能够放大并且加速经济中初始冲击的影响程度。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企业投资,除了西方传统的两种非对称效应外,即企业规模与经济所处周期下对企业投资影响的差异,在中国特殊的背景下,其效应的发挥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渠道。由于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企业与否)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的差别,这都有可能会在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下影响企业的投资。因此,进一步探究金融加速器效应在我国发挥的微观基础,对于合理准确的制定政策措施有针对性的熨平经济周期带来的影响,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正是以金融加速器理论为基础,以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解析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背景下作用的微观基础,研究各因素如何影响企业投资。因此,在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经过理论与实际的分析后,本文主要运用GMM回归分析方法做了以下三方面实证研究:  第一,选取相应指标,验证了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对企业投资有显著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指标均完全符合经济现实。因此,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对投资的影响确实存在,金融加速器的微观基础得以验证。  第二,验证金融加速器效应在我国制造业的存在性。本文先分别对经济下行及企业规模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回归,随后将两种情况同时考虑,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投资对资产负债表的敏感程度要明显大于经济上行期间,并且小企业比中、大型企业受到这种效应的影响更强烈。  第三,验证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新的非对称性。在将企业产权性质及市场化进程引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结果验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新的非对称性。非国有企业及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影响更强。  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分别从企业层面、市场化进程及宏观调控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是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核心所在。按照财政联邦主义的观点,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是确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力保障的匹配。界定明晰的政府支出责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保障,是确保政府有效履行各项职能的重要前提。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背景是“两个比重”偏低,分税制财政体制设计围绕着支出责任下放,财权上收,之后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来弥补地方政府的财力缺口。而转移支
在走过近10年的历程后,创业板终于在中国推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创业板市场,肩负为创新型、高科技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任,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近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迅猛发展,显现出很多独特属性。本文提出“碳货币”,着重从货币角度探讨全球碳交易体系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碳交易的计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持金融系统稳定的必要前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缺一不可。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产品,金融监管当局该如何做出反
县域作为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联结点,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任务。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官员片面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