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对丹参抗镉毒害的调控机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4-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完成。本试验探讨了利用ICP-AES法测定丹参中的镉和铅,调查了山东省各地区丹参根中的重金属含量。通过不同浓度的钙素调控丹参抗镉毒害的水培试验,探讨了钙对丹参镉毒害的生理生化的缓解调控机制,旨在寻找合适的减少丹参抗镉毒害的方法,并且增加丹参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为丹参的规范化生产以及GAP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 ICP-AES法测定丹参中的镉和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丹参中的Cd、Pb,比较了干灰化法和湿化法两种样品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山东一些地区丹参中的Cd、Pb含量。最低检出限(DL)分别为1.92ng/mL和1.07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4%和1.83%;回收率分别为103.0%和96.2%,可以测定丹参中的Cd、Pb。利用湿法消解样品,精密度好,回收率高,优于干灰化法。干灰化法适合测定丹参中Pb,但不适合测定Cd,其回收率仅为0.1%。用湿法消解样品,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根部的Cd、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地区丹参的Cd、Pb含量大大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规定的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标准,符合GAP生产的要求。2钙对丹参耐镉毒害的缓解调控机理钙可以缓解重金属镉对丹参造成的毒害,其机理在于一方面通过与镉竞争镉的吸收位点,减少丹参对镉的吸收。表现在钙降低丹参各亚细胞组分中的镉含量,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另一方面,钙不仅作为一种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更重要的是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启动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形成细胞的逆境伤害和适应机制。表现在钙调节丹参体内镉的亚细胞分布,促进合成植物络合素、促进丹参光合作用、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和促进丹参有效成分的合成等方面。在丹参不同器官中镉含量依次为根>叶≈茎。在丹参根茎叶细胞中,绝大部分镉分布在细胞壁、质体、可溶性成分中,其含量在93.07-96.70%之间,线粒体、细胞核和核糖体这三种重要的细胞器含镉量最少,其含量在6.93%以下,并且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试验对38个基因型的马铃薯花药进行培养,分析了马铃薯基因型、培养基种类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讷16、克新13、克新17、克新18、花525、波C为试验材料,研究花粉发育时期、预处理、激素浓度、蔗糖浓度以及培养基附加物硝酸银、维生素C、活性炭,马铃薯提取液等因素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褐化率的影响;同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细胞学鉴定;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
研究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控制机制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的结果,以在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的遗传背景上只有一个染色体片段来源于供体昌7-2的玉米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