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癌前血清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在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因的第四位,其五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食管癌在我国呈现地域性高发的分布特点,筛查和发现癌前病变病例对于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筛选分离能用于食管癌癌前病例大规模高危人群筛查血清分子标志物,我们采用改进的SEREX技术,筛选、分离和鉴定了食管癌癌前的相关抗原,并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及这些抗原建立了能用于食管癌癌前病变大规模高危人群筛查的血清检测方法。 第一部分 食管癌癌前病变相关抗原的筛选、分离及鉴定 采用食管癌癌前组织构建混合组织cDNA表达文库,原始文库库容达到1×10~6 pfu。使用多例癌前病变异体及食管癌异体混合血清筛选诱导IgM及IgG型自身抗体的食管癌癌前病变相关抗原,结果共获得了75个阳性抗原克隆,代表了30个不同的抗原基因,其中包括26个已知基因和4个功能未知基因。根据其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以下5类: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转录及翻译调节相关基因,3.细胞增殖相关基因,4.蛋白质翻译加工和转运相关基因,5.功能未知的基因。采用SADA法对这30个抗原在食管癌前病变、食管癌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发现,共有29个抗原在异体食管癌和癌前病变血清中诱导产生了相应的IgM或IgG自身抗体,其中有25个抗原在癌前病变血清中检测到了相应的IgM型自身抗体,阳性率在3%-97%之
其他文献
目的 近年来研究证实胃癌是一种基因病,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基因的异常改变,是多种基因改变逐渐累积的结果,不同的基因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作用。在这个复杂的多基因作
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纪念日,据报道解放军出版社以此为契机出版了10卷本《〈星火燎原〉未刊稿》,并且"此书还未发行就引起了各方关注"。为什么人们对上
本文从温度、营养、酸碱度等方面研究了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一个菌株(A401)菌丝的培养学特性及后期菌核产生状况.通过观测各种条件下菌丝的长速、生长势、菌核特征
前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从水螅到人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干细胞维持中其重要作用。该通路的关键环节是调节细胞浆内β-catenin的稳定性。在没有Wnt信号的情况下,由APC、A
70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历史注定会记下“1949—2019”这段特殊的岁月。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国家,一个任人欺凌、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在
目的:分析茵陈术附汤在大鼠体内的入血成分;阐明茵陈术附汤多组分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定性分析色谱柱为C18柱,4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高效液相-高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