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室声学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本文对广州市10所小学教室声环境进行客观声学测量、主观问卷调查和评价。客观声学测量包括教室空场噪声、教师授课声压级、教室满场背景噪声声压级、早期衰变时间EDT、混响时间T30、早迟声能比C50、语言传输指数STI等。主观问卷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家长对教室声环境的主观感受、教室噪声源及其对教师、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用声状况。针对教室声环境对学生主观清晰度感受及心理因素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主观感受与客观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在门窗关闭条件下教室空场噪声平均值为47.1dBA,当开启风扇或打开门窗后教室室内噪声平均值分别达到56.7dBA、56.2dBA。课堂上教师授课声压级平均值70.7dBA,噪声声压级61.5dBA。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教师授课声压级与室内噪声声压级有降低的趋势,但声压级动态范围变大,信噪比维持在10dBA左右。在被测试的教室内,其EDT范围为0.98~1.34s,T30范围为0.99~1.39s,C50范围为-1.0~1.5dB,STI范围为0.55~0.62。不同测试条件下的结果表明:门窗打开、窗帘展开时,室内STI与C50提高,EDT与T30降低;当改变声源方向时,对距离声源最近位置的清晰度影响最大;六边形教室平面早期反射声容易沿墙反射至教室后部,教室中前部分缺少早期反射声,导致教室各点声学参数值之间差异较小。主观问卷结果表明:教室内的噪声主要来自校外交通噪声、隔壁教室传来的噪声以及教室内学生讲话、移动桌椅的噪声。但是学生和教师对噪声的感受不同。学生认为周围同学讲话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教师认为校外噪声对他们影响最大。噪声对学生的课堂清晰度感受、烦恼感、听课注意力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学生的课堂清晰度感受。噪声声压级与主观语言清晰度感受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噪声值越高,学生的主观清晰度感受越低。学生主观的烦恼度分析表明课堂上学生的烦恼度阈值为60.5dBA。对于教师,噪声将引起教师的烦恼感,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