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政府、家庭、集体、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共同向老年人提供福利的养老安排。虽然学者们已经展开了对农村养老福利问题的各方面研究和讨论,但是较少学者从福利提供体系的结构角度进行完整的分析。本文以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采用多元福利主义范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回应了农村养老将会走向何方的问题。本文从农村养老福利提供体系结构的角度对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一种多元福利主义的养老制度设计,而是在揭示提供安排的复杂性之后,对农村养老福利提供安排的合理发展方向进行理论分析,为农村养老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一种理性的选择。本文首先对农村养老福利安排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农村养老安排多元化萌芽的出现是有历史根基的,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农村目前的养老福利体系是在2003年以后,随着政府在农村福利问题上责任的回归和一系列主要集中在进行福利资源提供层面政策的出台后,逐步形成的复杂安排。客观上讲,农村目前的养老福利安排由五个不同福利提供主体简单加而成,这一系统的提供效果存在着物质层面福利供给存在有限性等问题。从结构上看,存在缺少各主体清晰责任界定,缺少整体设计而导致主体协同作用较少,提供过程中存在退避现象,并造成了制度损耗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对养老福利的提供安排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将有机体系的概念引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有机多元的养老福利有机模型。通过对有机体系中养老福利主体的地位、作用,以及各个主体之间通过协调方式提供养老福利的理论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最终认为,我国农村养老福利将来的供给必然是多元化的,而且不仅仅只养老福利供给来源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福利转化的多样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