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大部分煤矿具有自燃倾向,并伴随瓦斯涌出,造成采空区的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采取措施无非以瓦斯抽采、注氮与工作面调风为主要选择,而瓦斯防治与自然发火防治在原理及方法上具有相悖性,对于措施参数的极限耦合点的研究可为建立和完善采空区防瓦斯防灭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渗透系数分析是采空区流场分析的重要内容和先决条件,而前期研究仅围绕在采空区横向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结合铁法大兴矿,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元模拟技术计算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煤矿具有自燃倾向,并伴随瓦斯涌出,造成采空区的瓦斯与火复合灾害,采取措施无非以瓦斯抽采、注氮与工作面调风为主要选择,而瓦斯防治与自然发火防治在原理及方法上具有相悖性,对于措施参数的极限耦合点的研究可为建立和完善采空区防瓦斯防灭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渗透系数分析是采空区流场分析的重要内容和先决条件,而前期研究仅围绕在采空区横向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结合铁法大兴矿,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元模拟技术计算采空区纵向渗透系数演化规律。首先,采用离散元程序UDEC计算受采动影响下采空区纵向应变增量,通过应变增量求解渗透系数演化。应用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建立U型综放面采空区的流场数学模型,借助CFD技术,深入分析了具有自然倾向性的高瓦斯综放面采空区流场。分析大兴矿综放面瓦斯来源及涌出特点,仿真计算大兴矿采空区走向方向瓦斯分布,提出无其他防治措施下工作面风量对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的影响,沿采空区走向方向,采空区瓦斯浓度随着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幅有所区别;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分别分析了地面钻井、工作面配风量、瓦斯抽采量及采空区注氮对瓦斯浓度及自然发火的影响;在对采空区“三带”划分上,结合高瓦斯易自燃综放面采空区遗煤的分布特点和三带划分的影响因素,提出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指标,明确综放面采空区的“三带”分布趋势与特点。最后通过模拟以及现场测试等手段,得出了适合大兴矿的高瓦斯、易自燃综放开采工作面的配风量、瓦斯抽采量、注氮量、注氮位置等综合措施下主要参数的极限耦合点,优选了不同供风量下最佳的注氮位置、注氮量和抽采量。
其他文献
风速分布是计算井下巷道瓦斯、火灾气体、粉尘运移规律,温度、湿度分布,传热传质过程的基础,对风速传感器布置及测风仪表研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无外部扰动的矿井通风阻力测不准机理研究》(51574142)的一部分研究内容,针对矿井通风测试中通风参数存在“测不准现象”,利用非接触式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和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试了巷道流场风流速度,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瞬时速度测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会是我国的能源主体,建国以来我国煤炭工业不同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安全状况。而科学先进的安全开采理念对于煤炭工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掌握煤炭工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安全开采理念对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规律,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理论计算,构建煤炭工业发展安全状况评价模型,对我国建国以来不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是煤矿防突工作的重大难题之一。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热点研究就是如何准确地预测出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通过现场调研和广泛收集资料,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和工程实例试验等研究方法,对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多因素非线性综合评判预测进行研究。论文对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区域静态预测方法、工作面动态预测方法和工作面
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是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一种由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共同作用的复杂动力现象。与单一的冲击地压或煤与瓦斯突出相比,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更加复杂,预测防治难度更大,给煤矿的安全开采带来了更多的技术难题。为此,本文首先对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的致灾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动力灾害钻屑多指标监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
立井井筒是煤炭生产的咽喉,立井井筒的稳定与安全关系到整个煤矿的正常运转和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以南票矿区大窑沟煤矿副井在采空区影响下发生变形与破坏为研究背景,对立井井筒的采动损害机理开展了研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对大窑沟立井井筒实际测量数据进行研究,计算得出大窑沟副井最大变形量及其所在区段,分析得到了大窑沟煤矿立井井筒的变形与破坏分布规律;根据大窑沟煤矿立井井筒变形与破坏的实际
煤炭自燃严重影响煤炭的安全开采,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喷洒无机盐阻化剂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和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煤炭自燃预防技术。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改善阻化剂的阻化性能是一直以来阻化剂防灭火技术研究的主线。目前,有关阻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非常稀少。本文对Zn2+抑制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自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阻化剂的选择与优化奠定基础。本文以东曲、
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有效快捷预测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实现非接触式连续动态预测。课题采用交叉学科理论,从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和设备开发等方面研究有效可靠的煤岩动力灾害预防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煤岩受载电磁辐射频带很宽,不同的频带产生的机理均有差异,受载破裂宏、微
为了研究弓网动态特性,分别建立了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有限元模型并介绍了建模方法。通过对接触网模型的仿真分析,得到了接触网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刚度特性等结果。对SSS400+型高速受电弓的结构分析,得到了升弓转矩、升弓高度与升弓角的关系,仿真分析了受电弓的整体应力、固有振动频率、振型及频率响应特性。对列车在变速运行的条件下弓网接触力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列车变速运行时,受电弓上框架的弹性特性会使顶管处
尾矿坝是公认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高势能泥砂流危险源,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尾矿坝失事呈上升态势。渗流引起的坝体内水分分布是影响尾矿坝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搞清楚渗流后尾矿砂内部水分的空间分布状态以及水分的空间分布如何影响坝体安全,论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利用解析方法分别求解了饱和、非饱和渗流微分方程。得到了无穷级数形式的解析解,解具有很好的收敛性。求解结果证明对于尾矿坝这样的复杂问题可以进行解析
螺旋滚筒作为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承担着破煤和装煤的任务,其工作特性决定了采煤机能否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作业。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截割和装煤这两大任务出发,对螺旋滚筒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采用不同型号螺旋滚筒的采煤机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MATLAB与VB编制的采煤机工作机构优化设计及载荷计算软件对影响螺旋滚筒截割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滚筒载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