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城市群已成为参与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城市间产业和职能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是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结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以及由此形成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是构成城市群整体效应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基础条件。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具备特定地理条件的区域内出现的空间再组织现象;而空间组织的变迁则是以产业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内进行重组为主要内容的,因而,城市群产业结构以及地域分工的调整与优化成为城市群实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关中城市群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城市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关中城市群的竞争力,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合理分工及协调发展。本文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选取关中城市群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五个地市2005年统计年鉴数据,着重对五地市的工业行业进行了行业相似程度、地区产业同构程度和行业地理集聚程度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选用区位商、产业专门化率、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地区产业分工协调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各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方案;依照关中城市群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各地区综合优势产业,提出了关中城市群优势产业密集带规划。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行业相似程度较大的行业约占总数的70%,这意味着关中城市群工业大部分行业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产业相似的问题。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相似程度最高,而这些行业正是各地区最为主要的产业部门。(2)区域一级核心城市西安市和区域二级核心城市宝鸡市产业同构系数较大,产业发展相近程度高,城市职能相近,分工不明确,城市间功能关系有待优化。就二级核心城市而言,宝鸡市和渭南市产业同构程度较大。城市之间表现出更多的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这不能发挥各区域优势,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3)通过地理集中指数的测定表明,一半以上的工业行业处于地理集聚状态,还有近一半行业处于分散状态,行业整体分布较均衡,部分行业呈现明显集聚趋势。(4)依照关中城市群工业产业地理分布状况,结合各地区产业专业化及关中专业化发展情况、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及产品分工,提出关中城市群应发展汽车生产制造,石油化工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烟草产业,医药制造,有色冶金制造七大产业密集带。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1)在研究视角上,从行业单体角度和区域产业整体角度多层面考察关中城市群产业同构问题,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的现状。(2)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多重定量方法研究了关中城市群产业同构问题,用多重指标法来分析关中各城市所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3)在研究内容上,既研究了关中城市群的产业同构状况,同时还研究了关中城市群的产业集聚现象,并把分工和集聚这一矛盾体统一起来,既提出了产业分工的方案,又提出了产业密集带的规划,使分工合作利益和集聚规模利益都得到了实现;就产业分工的基础从自然、基础设施、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必然性做了铺垫。(4)在研究思路上,主要用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协调关中城市群产业分工问题,打破了传统的产业间分工研究思路,并详尽提出了各市相似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为政府产业调控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