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的狂欢化特点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索尔·贝娄的《洪堡的礼物》进行重新解读,以求丰富读者对该小说的艺术特点的理解。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正文共分为五章。 引言部分对索尔·贝娄以及他的小说《洪堡的礼物》和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论述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关键词,为后面各章的分析奠定基础。狂欢节,狂欢化的世界感受,狂欢化,狂欢化文学,以及庄谐体是这一章阐述的重点。 第二章对小说在情节上加冕和脱冕的狂欢化特点进行探讨。在两个主要人物洪堡与西特林的加冕与脱冕的过程中,颠覆与重建并举,死亡与新生共存。这种双重性正是狂欢化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 第三章对小说的人物形象中的狂欢化大众进行分析。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狂欢化的人物,如傻瓜,小丑,骗子,和成对的形象。他们背离公认的社会准则,从不同角度揭示真理。 第四章对小说的背景中的狂欢化时空进行解读。房门,走廊,和街道构成了小说中的危机发生点,赌博时间的存在增加了小说的狂欢化色彩。 第五章阐述小说体裁中的梅尼普体讽刺特点。对终极问题的关注,强烈对照与矛盾的结合,插入文体,以及道德心理实验构成了小说体裁上的狂欢化特性。 结论部分探讨小说的狂欢化特点与小说主题的联系并总结全文,同时指出小说中有关狂欢化的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语言政策是国家政府管理社会语言生活和解决社会语言问题的手段,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政治、经济目标等。政治的目
《海浪》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评论家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讨论,而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该部方面还留有
幽默话语,作为幽默的一个分支,在人类交际中广泛应用,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因其在社会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语言学家和许多其它领域研究者对幽默话语的关注与同俱增。像其它任何
学位
散文诗是一种兼具诗歌表现力及散文描写性,语言押韵且富涵节奏等特征的现代抒情文类。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散文诗是异质文化中的一种共生现象,它的萌生是人类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