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拉嘎金矿床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岩金露天矿山和黄金矿产基地,自1975年起已开采近34年。由于东、西露天采场的露天开采已经基本停止,目前也只能依靠坑道残采,而乌拉嘎金矿已经接近闭坑年限。因此,乌拉嘎金矿的保有储量已面临极其危机的形势,已经是一个急需增储的高危机矿山。
近20年来,已经有许多科研院所与地质部门在务拉嘎金矿多次进行过成矿预测工作,但均未取得找矿的突破,没有达到为矿山增加储量的目的。本论文对乌拉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重新详细分析;结合其他勘查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探讨了乌拉嘎金矿区深部及外围地区的成矿潜力,并圈定了成矿有利靶区。获得的初步结果和认识主要有:
1.乌拉嘎金矿在成因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金矿床。
2.利用稀土配分模型,结合同位素资料能有效地查明矿床的成因类型。
3.通过对该矿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矿石和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包体测温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发现该金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但在成因上却不相关。
4.提出了火山次火山机构的内环带构造是区内金矿体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新认识。北西向和东西向构交江处是今后找矿工作应该重点予以关注的有利靶区,相对来说,矿区东北部的张才沟、无名沟、五所河一带成矿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