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住区的实践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住区规划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在国内住区开发中,住区规划设计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开放式住区方面的尝试尤其引人注目,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关理论却一直比较薄弱。正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这种实践往往流于表面,也难以普及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外住区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和既有实践,尝试总结和提炼出开放式住区的基本理论,希望对中国住区规划的进程能有所推进。   文中通过借鉴德国、美国和日本的先进规划理念和剖析现有国内住区规划的经验教训,总结了开放式住区理论,具体分析了住区开放的优点:首先,住区开放通过多种形式建筑功能的组合,构筑了混合型街区式生活,使住区充满力;其次,开放的路网体系,共享的公建配套营造了和谐的交往空间,保证了城市路网的高效通畅,顺应了城市公建建设和营运规律,带来了居民便利的住区生活,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住区氛围;再者,住区开放,空间共享,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和绿地空间,加速了地段成熟,创造了安全的街区环境并且促进了住区居民开放心态的形成。文中也没有回避对于住区开放的一些质疑,通过对其逐一加以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论,开放式住区成功解决了现有封闭住区的诸多弊端,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代表了未来的住区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刚性需求增大的同时,公共空间被逐渐压缩,活动场所的减少限制了人们的交往。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忽视了日常的交往,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宿舍的建设量有了较大的发展,研究生的居住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专业层次、年龄
本文研究的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整治的问题,核心是通过旅游带动保护区的保护与整治,来实现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论文首先通过借鉴当前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几种保
本文首先对城市建设资金运作模式的三要素--资金、单位与部门、政策与制度--进行了分析:资金层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支出渠道、总量及其历史变动,单位及部门主要涉
都司卫所制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建制,始于洪武四年(1371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辽东镇不设州、县,都司为最高指挥机构,下设卫、所。围绕卫、所所建的城堡称作卫城、所城
徐中(1912-1985),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1952年到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
绵阳市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座中四联的良好区位,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理准确的旅游资源评价和规划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
21世纪,时尚之风盛行到建筑领域.面对纷繁的建筑理论和表现手法,很多青年建筑师莫衷一是,逐渐失去了理性的思考.2002年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普利兹克奖授予了澳大利亚建筑师格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规划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即 TOD模式。强调在以商业区和公交站为核心的区域内,将住宅、办公和开放空间等整合在一个合理
对于活动空间最大化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建造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成就了大空间、大跨建筑的光辉史,代表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大跨度建筑的造型之美,一直是被诸多建筑师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