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比较部分乳腺照射两种不同放疗计划(全调强组计划与切线野为主计划)之间的差异,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照射寻找合适的放疗计划。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于2018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射治疗的病人16例,均为女性。应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进行定位扫描,获得CT扫描图像后传输至Pinnacle计划系统。由我科同一位主治医生及主任医师进行靶区勾画与审核,再由同一位物理师分别制定全程调强和切线野为主两组治疗计划,对两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肺、心脏及其亚结构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和受照射体积等参数进行统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两组计划均可满足95%的PTV达到40Gy剂量照射要求。全调强组的适形指数(0.712)优于切线野为主组(0.59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计划的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090和0.083,但数据结果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切线野为主的放疗计划中,患侧肺组织的Dmean、V5、V10均低于全调强组。分层分析发现,病变位于左乳者,全程调强计划组的Dmean、V5、V10高于切线野为主的计划,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病变位于左乳外象限者,得出类似的结论。但病变位于左乳内象限者,结果显示全程调强计划组仅V5高于切线野为主的计划(P<0.05),余参数未见统计学意义。病变位于右乳者,全程调强计划组的Dmean、V5高于切线野为主的计划,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根据患者病灶所在象限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各项P>0.05)。心脏剂量参数Dmax、Dmean及V5-V40在上述两种计划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层分析显示,病变位于左乳时,无论内、外象限,心脏Dmax、Dmean及V5-V40在两组计划中,仍未见差异(P>0.05)。病变位于右乳时,全程调强计划组的心脏Dmean高于切线野为主计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根据病变位置所在象限分层分析,无论病变位于内、外象限,各项参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乳腺全调强组Dmean及V5高于切线野为主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全程调强计划和切线野为主计划两种放疗方式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可达到临床处方剂量的要求。2.全程调强计划的适形性优于切线野为主计划,均匀性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因此全程调强计划在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的靶区分布上较切线野为主计划略有优势。3.切线野为主计划能够降低患肺、对侧乳腺的平均照射剂量及低剂量照射区体积。对于右乳癌患者,切线野为主计划还可以降低患者心脏平均剂量,对正常组织结构保护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