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不但是明、清两朝的跨越期,同时也是社会思想的重要转折期。而活跃在当时的一类社会群体——“妒妇”的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妒妇”也成为当时文人创作的一种重要题材。“妒妇”题材小说的大量涌现,使之成为中国古代世俗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以明末清初的“妒妇”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妒妇”小说泛滥的社会背景,小说的外部叙事形态、内部本体特征、地位与影响的行文思路,来构架论文的总体框架。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针对“妒妇”这一文学题材作相关介绍。主要包括“明末清初”这一时间概念;“妒妇”题材小说这一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呈现相关文学作品;并介绍有关这一文学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部分从影响创作的时代思想、文学与生活的双重素材、商业驱动等历史环境入手,阐述此时期“妒妇”题材小说泛滥的原因。第二部分从此种小说的外部结构入手,研究小说的叙事形态,把文本的创作行为和结构形式进行关联,以把握叙事文学的主要载体——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创作命脉。同时通过对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模式三方面的分析,将小说与作者叙事行为进行关联,以阐述“妒妇”题材小说是如何运用叙事手法让小说文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部分主要对“妒妇”题材小说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来把握其本体特征。小说的本体特征一是“妒妇”题材小说夸张又不失真实的“妒妇”塑造,二是小说包罗充盈多义的内涵阐释。第四部分,则分析了明末清初“妒妇”题材小说的文学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对当代婚姻的启示。明末清初“妒妇”题材小说作为世俗小说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对此种小说的深入研究,将更加有利于为我们探究明清世俗文学,乃至明清文化。本文也将尝试以客观实际的态度,对“妒妇”题材小说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