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案的刑诉法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诉讼不单要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也是我们应当保护的范围。在人权保护方面,我国逐渐走向法制化。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更是把“尊重和保护人权”载入宪法。但司法实践中,违法侦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不仅不能保证实体的公正,而且还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有损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本文从违法侦查角度对阜宁县检察院在“刘萍案”中的相关侦查程序进行分析,在认定阜宁县检察院所采取的传唤、监视居住、讯问等侦查程序违法的基础上,探讨比例原则在平衡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冲突中的运用,并对违法侦查现象发生的根源和遏制对策,进行浅要的分析和思考。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案情及问题的提出。介绍“刘萍案”的具体案情,并对案件引发的争议进行总结说明:阜宁县检察院通知刘萍到检察院“谈话”这一行为,司法实践中,是否就代表着传唤,这种口头传唤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对刘萍采取的“监视居住”是否已构成“非法拘禁”,对这种异化的“监视居住”,能否请求国家赔偿;在对刘萍讯问时,是否存在刑讯逼供行为。第二部分:笔者对案件的评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谈话”并不能代表传唤这法律行为,口头传唤没有法律依据,不具有法律效力;在剥夺人身自由基础上的“监视居住”,改变了监视居住的性质,其实质上是变相羁押;通过对本案相关资料的收集,及逻辑推理,认定阜宁县检察院对刘萍存在刑讯逼供行为。第三部分:案件引发的思考。违法侦查案件得不到有效认定和处理的原因;违法侦查行为的实质是对比例原则的背离;从程序规则、监督、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等方面,阐述违法侦查发生的根源。第四部分:遏制违法侦查的立法对策。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对侦查权的合理控制和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平衡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冲突,减少违法侦查现象。
其他文献
传统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即易陷入局部极小和后期震荡严重,为此引入混沌序列来初始化粒子群的位置,并在简化的粒子群数学模型上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改进。本文利用改进的PSO算法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SVM、PSO-SVM以及遗传算法(genet
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检测中HISCL-5000高敏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效果。方法对HBsAg,HBs Ab,HBe Ag,HBe Ab和HBc Ab应用HISCL-5000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仪器的性
为了考察阻力预测的准确性,评估挂架/吊舱引起的阻力增量,分析网格和转捩对阻力及阻力增量的影响,采用不同密度网格,对DLR-F6翼/身和翼/身/挂/舱组合体跨声速流场进行了全湍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是一家以康复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康复与其他临床专科深度融合,践行多学科协作机制下的"大康复"理念。通过建立以康复治疗
针对具有输入与状态时变时滞的线性系统研究其鲁棒控制问题,依据自由权矩阵技巧,在没有任何不等式放缩的情况下,利用 Lyapunov 稳定性定理,得到了没有任何保守性的时滞依赖渐近稳
随着兽药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抗生素及其磺胺类等药物的使用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某些化学药品和激素类药物等在体内的蓄积,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