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跳频若干问题的研究

来源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致力于改善差分跳频的抗干扰性能.全部内容可用"一个中心、两个改进点"来概括.其中,"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改善差分跳频抗干扰性能这个中心,分析研究影响差分跳频误码性能的各种因素;"两个改进点"是指从时域特征鉴别和人为增加波形特征两个方面提出的改善差分跳频误码性能的措施.在第1章中,通过对差分跳频体制的介绍、性能估算和特点分析,指出差分跳频体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以及该文的研究内容.在第2章中,采用穷举法计算在典型应用环境和理想检测算法条件下差分跳频的误码性能.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差分跳频那些可能但未使用的频点遭受干扰的概率是影响其误码性能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干扰信号功率、有用信号功率、路径搜索深度、每跳传输的比特数(Bits Per Hop,BPH)、虚检测概率等对差分跳频的误码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差分跳频的抗干扰策略和研究干扰差分跳频的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了减轻落入差分跳频可能但未使用频点上的干扰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该文第3章中提出了波形复制-FFT联合检测算法和时-频分析检测算法,以剔除那些与差分跳频真正使用信号存在较大时域特征差异的干扰信号.同时,受差分跳频人为增加频域特征思路的启发,想到可以人为地增加波形的内在特征,由此提出了附加相位调制差分跳频新体制.对该体制的详细介绍、各种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分析构成了该文的第4章,而对该体制在各种环境下抗干扰性能的仿真实现及应用展望则构成该文的第5章.从抗干扰性能分析和仿真实现的结果来看,附加相位调制差分跳频信号既可以认为是对原差分跳频信号的改进,用于提高差分跳频的抗干扰性能;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扩展频谱调制方式,在深空通信、隐蔽通信、多址通信、测距(和、差)/定位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研究主动网络的管理模型和实现技术。作者在国家863项目——安全主动网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对主动网络管理技术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本课题实现了一个对中国工商银行伊犁州分行进行了全面成本管理的银行效益考核系统。这个效益考核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成本自动分摊子系统和业绩价值评价子系统。
多路复用技术是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对于连续波而言,若使用FDM方式,需要发射多载波信号,而且要进行功率回退和非线性补偿;若数字化后进行TDM传输,频带效率会很低。本文基于连续波时
本论文首先探讨了网络安全的研究历史,信息安全的策略和目标,提出入侵检测系统的理论模型;在对入侵检测技术及其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速网络环境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图像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