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共沸工质的组分可调型热力循环系统是中低温热能高效转换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其关键热力过程为非共沸工质的组分调节。T形管是近年来提的一种新型工质组分分离装置,它具有结构紧凑、分离效率较高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T形管内的分离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借助纳米尺度,从分子相互作用及分布角度对非共沸工质的组分分离调节展开机理研究。首先,非共沸工质物性,包括相平衡性质和输运性质,是流动分离的基础,校验了分子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共沸工质的组分可调型热力循环系统是中低温热能高效转换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其关键热力过程为非共沸工质的组分调节。T形管是近年来提的一种新型工质组分分离装置,它具有结构紧凑、分离效率较高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T形管内的分离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借助纳米尺度,从分子相互作用及分布角度对非共沸工质的组分分离调节展开机理研究。首先,非共沸工质物性,包括相平衡性质和输运性质,是流动分离的基础,校验了分子模拟不同力场及方法对物性的预测能力;其次,开展单壁管内非共沸工质流动分离研究,论证纳米管中实现非共沸工质组分分离的可行性,得到影响组分分离的因素;最后,以双壁管为例,探索多壁管内的流动分离现象。这一过程中,双壁管相比于单壁管的振动导热不同,相应的由于振动产生的纳米管对流体分子的作用力也不同,因此,针对双壁管的振动导热特性,开展了材料导热特性相关研究。在非共沸工质物性预测研究中,阐明了对不同种类工质分子力场的选取方法,及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力场参数的确定方法,评估了物性预测中影响精度的因素,为纳米管内非共沸工质流动分离的分子模拟研究提供力场及方法选择的指导。进一步地,探索了单壁纳米管内非共沸工质的流动分离。当质量分数为0.5/0.5的液态HFC32/HC600a流入纳米T形管时,研究了无温差驱动和温差驱动下,在撞击和顺流型单壁纳米T形管内的组分分离。结果表明,在温差驱动下,由于两端出口组元的自由能差,以及纳米管振动对不同组元分子的作用力差,非共沸工质发生明显的组分分离,且撞击型管内的分离效果略高于顺流型管,出口处HFC32的质量分数可达89.88%。由于纳米管振动特性影响着非共沸工质的流动分离特性,而多壁管的振动特性与单壁管不同,为了研究多壁纳米T形管内的流动分离机理,开展了多壁纳米管的导热研究,选择影响导热的因素为层间扭转。首先,多层石墨烯随着层间扭转角在0°–30°内增加,面向热导率先减小后增大,在0°时有最大值,在30°时有极大值。同时,以Si和SiC三维材料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同频声子共振对材料导热的强化作用。进而,将石墨烯卷曲成纳米管,探讨层间扭转角及内外管材料的影响。选取双壁碳纳米管、双壁氮化硼纳米管、碳纳米管内包裹氮化硼纳米管、氮化硼纳米管内包裹碳纳米管四种结构。结果表明,四种结构中双壁碳纳米有最高的热导率;当外管手性保持不变时,热导率随着内管手性角的增大而单调增大。但在纳米管导热研究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同频声子共振强化作用。最后,结合单壁管内的流动分离特性及多壁管的振动导热特性,最后展开多壁T形纳米管内非共沸工质流动分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壁管外加一层纳米管增加了纳米管对流体分子的作用力,流体分子的流动阻力也相应的增加,流向双壁T形纳米管出口分子总数也更少。分析了声子诱导的作用力对流动分离的作用,以及声子作用下管内流体分子的能量。
其他文献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将预算成本控制作为关键点进行关注。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效果直接相关,要基于房建工程需要,做好预算成本控制工作。文章对房建工程预算分析与成本控制进行了剖析,通过科学有效地控制,可以推进房建工程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在建筑项目开展前,最重要的是严格规划工程预算分析与工程成本控制,只有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才能充分保障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预算原则及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逐一列举出一些有效措施,以期为行业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目的 /意义]如何详尽地为受众挖掘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文本中蕴含的有关知识,成为了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与推广中的重要问题。[方法 /过程]文章提出基于文本分类和主题模型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知识发现框架:针对文本特征将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使用关键词抽取方法获取信息资源内容有关的关键词,而后与知识图谱进行知识耦合,根据信息资源内容特征融合不同关键词抽取方法进行知识发现。文章以《清明上河图》信息资源文本为例,
随着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其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加剧,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防护现状,分析了钢铁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梳理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及相关安全产品,构建了针对钢铁行业的安全防护框架。
背景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老年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缓慢、隐匿,在学术界素有“沉默杀手”之称,而随着机体衰老,肌肉、骨骼和脂肪的生理变化在表型上较为明显。目前针对“肌-骨-脂”与骨质疏松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初步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肌-骨-脂的关系。方法 2019-07-19至2021-01-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记录其一般资料[身高、体质量、
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低排放和低能耗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生产技术。目前,膜分离技术在金属阳离子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聚合物包含膜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杂化膜用于卤水提锂和酸性废液处理领域中金属阳离子的分离。本文以TBP/FeCl3萃取体系为载体,聚氯乙烯(PVC)为基底采用浇铸法制备了聚合物包含膜PVC/c-TBP,用于从含有高镁锂
<正> [别名] EDTMP。[性状]其钠盐为棕黄色透明粘稠液体。比重(D420)1.3~1.4。pH 9~10。含量为28~30%。化学稳定性强,212℃左右分解。[毒性]小鼠(口服)LD50 为8,700
骨质疏松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逐渐上升,对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临床通常采取西药,但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治疗依从性较低。随着中医发展,中医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对中药黄芪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治疗提供思路。
随着大数据、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博物馆海量、多源、异构的文化遗产数据资源进行知识体系组织、可视化表达服务,探索“数据驱动、知识表示”的数字人文新范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博物馆文化遗产数据资源组织管理创新的途径。文章基于当前博物馆文化遗产数据组织存在的问题,剖析数字人文为博物馆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提供全景呈现等方面发挥的创新作用,并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视域下
随着现代电子学的发展和5G通讯时代的到来,电磁波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会对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为防止电子仪器在寒冷的天气中受到电磁干扰辐射和结冰的影响,以及人体屏蔽电磁波辐射与个人热管理的多重需要,多功能薄膜因其轻薄化的特点成为目前电子器件领域发展的新方向。然而,制备具有良好柔韧性、机械强度和耐久性的高性能多功能薄膜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细菌纤维素(B